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期 ID: 151080

[ 乔雪丽 文选 ]   

培养幼儿语言应从欣赏文学作品开始

◇ 乔雪丽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既向幼儿展示了成熟的语言,又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关于倾听的技能;在理解文学作品时,也鼓励幼儿运用创造性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因此,本人认为培养幼儿语言应从欣赏文学作品开始
  关键词:幼儿语言 文学作品 欣赏
  
  幼儿正处在语言获得的关键期,特别是5—6岁的幼儿在语言掌握的基础上渐渐对语法体系敏感,这是幼儿语言完善的开始。在实践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朗读散文,这大概和我本身的语言优势有关,孩子们喜欢倾听我甜美的声音。于是,我开始通过让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这类活动中,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了成熟的语言,也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同时培养幼儿关于倾听的技能和艺术想象力;在理解文学作品时,也鼓励幼儿运用创造性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语言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理解作品。
  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品后,首先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幼儿的理解方面。当幼儿陶醉在欣赏活动中,我不会把作品过多的重复讲述,以免幼儿失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例如《笨耗子的故事》,故事内容简单有趣,孩子们听的时候总会忍不住笑,相信他们是基本理解故事才会笑的。其次是不急于让幼儿回答故事的主要内容,而将幼儿的注意更多地投向对作品中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的理解和思考。例如在对故事《笨耗子的故事》提问时,我问:“你听了故事为什么笑?”“你觉得哪里最好笑?”“为什么说这是一只笨耗子?”另外还注意对个别幼儿的引导,让他们在已有的个人经验或假设性的问题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想象。我班的项子恒小朋友,他现在能认识好多字,有的幼儿读物他会自己阅读,对于这样的孩子提问就需要他把自己见解大胆讲述出来。
  二.体验作品。
  在初步理解作品后,我没有把故事扔掉,而是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点,故事发展情节的变化,以便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展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例如《渔夫和金鱼》在选入幼儿读物时删除了情节发展中海的变化,而我在第二次让幼儿欣赏时叙述了这几段,看到孩子们出神的听着,我相信他们能初步感受到作品的优美了。在自由活动中,我也给孩子提供想象的天地,用“你愿意把故事画下来吗?你觉得大海是怎么变化的?”这样的问题来启发他们。
  三.迁移作品。
  如果让幼儿停留在欣赏、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那么对幼儿本身语言的发展并不快,因为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的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让幼儿感到既熟悉又新奇有趣,只有把幼儿理解的经验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这些经验,这样对他们的语言发展才有用。例如在欣赏到个别词汇时,幼儿会主动提出:“单调是什么意思?”当幼儿思考猜测,解释后,我会把正确的意义讲给孩子们听。在这以后,只要有机会我总会让孩子在生活中尽可能地使用这个词。
  如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自我创设语言的条件,在剪剪、贴贴、讲讲中引导幼儿仿编故事,引导幼儿模仿已欣赏故事中的发展情节,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造性语言的表现,对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想象。
  总之,这一类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虽然是午睡前,活动间隙中,离园前进行的,没有正规语言活动的模式,但是却给能力强的孩子更多的提高语言发展的条件,也充实了他们语言完善的基础。对能力一般的孩子,虽然他们并不积极的参与,但是他们在欣赏中也能感受到作品中完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变化有趣的情节,在倾听同伴的回答中他们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也会帮助他们学习怎样理解作品。对于能力弱的孩子,他们有时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故事,但是在其他小朋友的回答中,他们也有机会欣赏到故事的内涵,初步体验故事中优美的词句,为他们将来阅读文学作品打基础。
  
  乔雪丽,教师,现居吉林扶余。

培养幼儿语言应从欣赏文学作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