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期 ID: 151084

[ 史卫军 文选 ]   

谈谈对青年的“成功”养成教育

◇ 史卫军

  内容摘要:李开复以亲身经验和中西文化的比较认知,提出“成功同心圆”的理念,探讨成才的途径与事业发展的规律。以此探讨对青年的“成功”养成教育:一、追求成功,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二、践行成功,要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三、实现成功,要有不断完善的行为。
  关键词:李开复 “成功”教育 文化研究
  
  二十世纪后期,李开复博士已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取得了杰出成就,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有影响的科学家,又是一个自觉的教育家,他在《做最好的自己》著作中,以亲身经验和中西文化的比较认知,提出“成功同心圆”的理念,探讨成才的途径与事业发展的规律。
  一.追求成功,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李开复明确指出,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自身价值观的流露。他写道,一次在苹果公司工作时遇到了公司裁员,当时他面临的问题很棘手,必须从两个业绩不佳的员工中裁掉一位。而第一位员工恰恰是他的师兄,一起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有同窗之谊。他十多年前写得论文非常出色,但加入公司后工作懈怠、不努力,而且性格孤僻、固执,几年来业绩不突出。他内心里很矛盾,“公正”和“负责”的价值观告诉他应该裁掉师兄,但是从个人感情与关系出发就得裁掉那位新员工。在困惑之中,他为自己设计“报纸测试”的方法,以求自己公正的决断。他想假设明天报纸头条新闻是:1、徇私的李开复,裁掉了无辜的员工;2、冷酷的李开复,裁掉了同窗的师兄。实际上他不愿意看到这结果的任意一种。如果按照前者做了,就违背了他恪守的公正、诚信的价值观和良知,给他的打击更大,就没有资格再做职业经理人了。于是,他毅然裁掉了师兄。他深有体会地说:“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和生活选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以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喻价值观,说明“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决定了我们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他批评近几年留学生一旦找到工作就抛开了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的承诺,使人们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他还针对微软亚洲研究院一位实习学生所提供虚假数字的论文,指出:“在这个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之前,他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他强调“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而诚信是最为重要、人人都应具备的价值观”。
  二.践行成功,要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
  态度,无不表现在人对事物的看法、认识,以及言行中,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李开复非常注重青年一代对待求学、经商、创业、从政、出国诸方面表现的人生态度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成功同心圆”第二层面讲了六种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即积极,就是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勇于参与现代社会活动;有同理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做事情想问题,注意关心、照顾和理解别人;自信,充分认识估量自己,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和才华,用信心放飞自我;自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正确评价自己的得失,有利于提高和进步;有勇气,尝试新的领域,面对困难,用智慧的勇气引领人生,主动地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要有宽阔的胸怀,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做更加完整的更加健全的人,拥抱繁复的世事和广大的世界。
  三.实现成功,要有不断完善的行为
  李开复“成功同心圆”最外面的一环,就是人的行为。尼采说:“人惟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这个“理由”指人生主旨和付诸的行动。也就是所说的在价值观和态度指导下,人们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具体行为。他概述为六个方面:追寻理想,树立人生目标,有可实现的愿景;发现兴趣,寻找自己的兴趣,激发自己的热情,做自己喜爱的工作;有效执行,培养自己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努力,落实和执行既定的计划并达到最终目标;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不间断地更新自己;人际交流,以诚待人,合作共赢,培养自己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沟通,既有效倾听,又有效表达,发扬团队至上的精神,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共同奋斗。
  
  史卫军,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教师。

谈谈对青年的“成功”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