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高职语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重要的基础学科,但目前高职语文教育处于一个重要度与重视性之间极度失衡的尴尬境地。文章旨在通过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入手提出初步的改革设想,以促进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
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当前职高的语文教学却存在着一个呼声高无人理的尴尬境地。因此,加大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已经迫在眉梢。可以说,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是高职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也是职业教育逐步完善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高职语文教学现状
1.教育理念存在偏颇。
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甚至是学校的领导存在偏见。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缺乏相应的科学理念。认为高职教育讲求的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需要重视的是专业课程的教育。学不学好语文对于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在高职院校有些专业因为专业课程太多,课程安排不过来,就不开设语文课程。
2.教学效果不佳
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愿学,老师劳神费力的备课、上课,收获却不大。这些都直接打击语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语文课程的教研教改渐渐流于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没有得到鲜明体现。滞后的教学观念使得高职院校中的语文教学形同虚设,达不到语文教育真正的培养目的。语文教学陷入一个循环的误区。
二.教学改革的突围与重建
高职院校的改革一定要打破以往的旧模式,重建新模式,而不是停留在对于旧模式的小修小补上。语文教学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语文教学要与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校园黑板报,展板的制作;新闻消息,广播稿的写作;演讲,朗诵,主持能力的培养都可以贯通于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二是语文教学要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大纲,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元教学等。具体来讲,语文教学的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课程观念
语文的课堂是一个大课堂,从教学资源的多角度开发可以建构一个更为多元更为丰富的语文天地。所以语文的课程教学要以一种发展的更新的立场来审视与建构课程。关注“大语文”的范畴,关注语文的实践效果。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最大限度地将各种人文性、工具性课程因素引入课程中来,不囿于课本的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与手段,通过师生的互动建构一个“大语文”学习氛围。
2.把握教学中的学生中心位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更多的是起一种引导作用,而不光是教导。必须培养学生以一种主动积极的进取式学习态度,相应地从学生的重结果式变为结果过程并重式。
3.大胆改革滞后教材
现行教材大多采用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许多的经典作品在中学已经学过。而作为高职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基础差异,针对性不强的教材所起到的作用无疑于隔靴搔痒。所以一本真正有针对性,有选择性,有创造性的规范性教材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教材要真正做到力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选,优选。通过作品的熏陶,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4.不断优化教法
对于教师来说,课本的知识不是局限于单个知识点的传授,而是知识框架,整体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新教法,新课型。首先,在“大语文”的教育理念之下,本着将“愉快教育”和“情景教学”模式深入课堂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课前五分钟”、“演讲比赛”、“主题辩论”等多种课堂环节。其次,教师也可以把当前热点难点的探究性问题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最后,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使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设备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情景教学真正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
傅湘莉,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