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期 ID: 151077

  

探析北大的文科教学管理模式

◇ 俞燕 石利娟

  内容摘要: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高校,这是高校管理者的最高目标。笔者在北京大学进修半年,深感作为全国一流的文科学校,其在管理方面确实有自己独到的方面。
  关键词:北大 文科 教学管理 模式
  
  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高校,这是高校管理者的最高目标。笔者在北京大学进修半年,深感作为全国一流的文科学校,其在管理方面确实有自己独到的方面。兹列举三条:
  一.教学相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想模式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学相长,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既使学生得到了较大进步的学习,也使老师在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如何来达到这种境界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对教师有很高的素质要求,教师在经过若干年的高校工作之后,应该成为各专业领域的佼佼者,科研成果丰硕,有自己的研究专长,这样不管是上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选修课,都是游刃有余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学术意识的培养,比如讲古代文学史,教师可以围绕某个问题提出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如关于《左传》的真伪问题,学术界各持一端,教师要对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专业选修课,则是针对教师自己的研究专长展开,比如,《诗经》课程的老师吴鸥,专业知识扎实,治学严谨。由于是文献学的课程,她在留平时作业上很有特色,复印大量的文献资料,让每位选课的同学断句标点,让学生学会阅读并分析影印版的古籍文献,另一方面让学生做关于某一本书的学术摘要,年终考试,她当堂发了十几页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比阅读,要学生做出自己的文献分析和结论,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步入学术研究的道路,培养一种学术研究的思维习惯。
  《论语》导读课程的董宏利老师特别注重通过历代学者对论语某一则的不同观点展开对论语的解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读书,如何掌握读书的方法。
  漆永祥老师专做清代的《汉学师承记》研究,而且有这方面笺注和研究的专著,他上课可以说就是在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学术体会都是自己的,所以课讲得精彩而深刻。
  北大教师上课一般都是有自己的学术心得和体会,有时就是讲的自己的学术成果,由于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因此讲得非常深刻、易于接受和理解。而在一般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所讲的东西基本都是别人成果的总结,不是真正自己深切领会并创新的东西,很难讲出新意,也很难讲得深刻具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自己的学术心得和体会对于教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中文的课程上可以说其决定了一门课是否能够上成功。
  其次,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基础。北大作为全国最好的文科高校,其学生大多都是各地州的高分考生,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不俗的专业基础,北大的老师很多时候只需提供相关参考书目,学生一般就会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在北大,经常看到其图书馆和各自习室都是人满为患,很多学生中午都在自习室打个盹就算午休。虽然现在由于网络的盛行、影视文学的强势,社会文化环境的趋俗化,影响了学生专心读书的心境,但更多学生还是有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人生定位,在读书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勤奋和执着的吃苦精神。
  再次,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方式。比如,哲学系周学农老师的《中国佛教经典阅读》这门课,老师预先指定要讲的内容,放在公共邮箱里,让学生下去查资料准备。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现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更加多样化。学生有时会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老师采用的是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老师总结点评。学生常常会给老师带来不同的观点,新的思路。老师也时常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这种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了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
  楼宇烈老师讲《佛教哲学》,干脆就是列出学生须读的书目单,然后让学生下去读书,上课全部是学生发问,教师解答,教师的解答往往超出学生所问的范围,这样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当然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有非常渊博的知识,开阔的学术视野,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一种到达较高境界的教学方式。
  总之,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过程使学生不断地成长并“成人”,教师在合作中引导和总结,也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优化了教学实践策略,提升了专业素养,并且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更加凸现了教师的专业化特色。
  二.游刃有余——教学管理的灵活与自由
  教学管理主要体现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首先是教师的管理,北京大学对教师的管理基本是非常有特色的。每个老师都配有助教,一般都是由学生(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担任,负责通知重要事情,或者帮助老师在公共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复习资料、课件,帮助老师复印资料给同学,因此教师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备课搞科研,从而在教学中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同时北大教师上课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自由安排,不一定按照学校设定的时间,这样对老师来讲更为方便。
  另外,北大的教师有更多出国或者到港澳台与国内国际学者交流的机会,很多老师一学期中有好几次或者半学期或者更多的时间可以在他们需要去的地方进行教学、科研方面的交流,这说明北大对教师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给予极大的经济和时间方面的支持。在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学术研究的自由,包括时间的自由和空间的自由。而北大充分给予了教师这种自由,这是最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其次,学生管理方面,北大也是丰富多样,灵活自由的。学生的课余社团活动和比赛活动有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歌唱比赛,活动丰富,花样繁多。比如,文学社、佛学会、太极拳、跆拳道、羽毛球、篮球协会等课外活动则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另一个主渠道,它具有多种教育功能,其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如开设讲座、举办专题报告会、开展艺术沙龙、影视欣赏、评论等活动),还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愿望与需要开展其他形式的活动。这样便于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环境设施——人性化与有效性的完美结合
  北大的自然环境无可厚非:绿树成荫,百鸟争鸣,塔映斜晖,湖波荡漾,古老典雅的建筑群和豪华气派的现代建筑群交相辉映,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及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具体地说,校园物质环境是指校园内审美化的建筑、设施、校园的花草树木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校园精神环境主要指审美化的人际关系以及审美化的教风、学风与校风等人文环境。优雅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奋发向上。鉴于此,北大根据其性质和培养目标对校园建设体现出了整体美的布局。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馆、礼堂、宿舍、办公楼、运动场、花园、苗圃等场所应按照实用、经济、美观、和谐统一的原则规划与布局。在校园建设布局时也尽可能地多创造学习的氛围,使校园更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教师的教学,以便充分发挥学校的各种建筑、设施、人文景观的教育功能。
  在微观处也有很多颇为称道的地方。比如,在北大图书馆借书,在一楼有大型的电脑室可供查询书目,书目分类严格整齐,总是在对应的书号处能够找到相应的图书,在任何一层楼借的书都可以在任何一层阅读,看完后随便放在那一层,都会有工作人员事后放回原处。北大的自习室、多媒体浏览室、视听休闲区(供听音乐和看电影之类)分类很细,而且满足了学生学习、查阅资料、听音乐、看电影等各种不同的需要,其全方位的周到服务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从不同方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堪称人性化与有效性的完美结合。同时,在图书馆和教室的每一层楼间,都设有自动开水机,方便师生随时取水喝。教室门口贴着一张表格,告诉你当天哪些教室在哪些时间段有课,哪些时间段没课,这样即使学生忘记了教室也能找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方便上自习的同学查找可以上自习的空闲教室。这些方面的微观管理方式,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性化的细节关怀,也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而言之,北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的灵活与自由,环境设施所体现的人性化与有效性的完美结合,值得所有综合性尤其是偏重文科的高校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晓峰,毛明华.大学人文论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甘阳,陈来,苏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
  [3]周远清,季羡林.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三卷),转引王义道.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束霞平.浅谈校园文化美育功能[J].德育天地,1999, (3).
  
  俞燕,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石利娟,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探析北大的文科教学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