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1期 ID: 151041

[ 邵丽 文选 ]   

作文与激趣

◇ 邵丽

  内容摘要: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总体水平。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教学中采用激趣教学法,效果不错。
  关键词:兴趣 作文教学 阅读 观察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指明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小学作文教学千头万绪,教学方法众多,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中有乐趣有收获。因此,我们要切实关注孩子们的生命轨迹,要切实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表现一个原生态的自我。
  一.充分利用教材,引导阅读欣赏,诱导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文章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课文的感染力和诱导作用,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真理解课文的生动内容,仔细体会作者的匠心,使学生在增进技能、吸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增添写作兴趣。如一位教师在教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趁着孩子们还处于父子情义的深深感动之中时,提出如此话题:“同学们,孩子对父亲爱的坚定信念,使孩子战胜了死亡的恐惧,让他得到了超常的力量。是的,父母的爱就在孩子的等待中,就在孩子见到父亲时的那一句话里!我们也能时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于是让学生谈谈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些小事,并要求写作。由于先前有了情感的酝酿,学生对父母的爱也同样被激活,于是学生纷纷带着充满温情的语调叙述了平时的点滴小事,却又真情十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冲动也强化了,结果他们心中最底层的一些小事被唤醒并表达出来了。
  二.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提高写作兴趣。
  小学生尽管阅历浅,但他们的生活毕竟还是丰富的,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根据习作要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平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同学、家长和一次活动、一件小事、一种花草、一个小动物等,并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就有东西可写了,写起来如同囊中取物,容易多了。如此巧妙的将作文教学寓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不再为无米下锅而发愁,写出来的作文也就真实、具体、有感而发。如在一次给三年级学生上作文课,要求学生谈谈“赖床”的话题,学生居然会非常乐意。一个学生说到“被窝里暖烘烘的,可舒服了”,其余学生会心地微笑了,他继续说:“妈妈喊我起床,掀我的棉被,打我的小屁股,还说要脱我的小裤头……”这时,全班孩子竟哈哈大笑,有几个学生还手舞足蹈起来。他还继续说:“我才不怕呢,反正只有妈妈一个人,给她看见了也没关系,我就把屁股翘起来……”这句话更引起了哄堂大笑,全班气氛更加活跃了。为什么这样几句幼稚甚至有些不雅的话,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共鸣呢?因为这是孩子们共同经历的事,也只有这些童言稚语才能真正道出了孩子认为有趣的事,才能真正道出他们的快乐,道出他们心中的秘密!
  由此可见,多一些童真,多一些烂漫,多一些幼稚,少一些说教,少一些立意,少一些严肃,不但不会对作文教学有什么坏处,还会让课堂增色不少,还会让作文光彩许多。
  三.组织活动、创设情景,激励写作兴趣。
  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也都喜欢在活动中表现自我,以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经常在班内组织一些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写作兴趣。如开展诗文朗诵、小歌手比赛、成语王、猜谜语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诱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将活动写成一段话、一个片断,直至一篇作文,并适时对优秀习作进行展评、奖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就会特别高兴,这时,作文教学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总之,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高涨起来,就会产生积极向上、强烈求知的情绪,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会走上新的台阶。
  
  邵丽,教师,现居甘肃会宁。

作文与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