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5期 ID: 151350

[ 李玲 文选 ]   

高中语文新课导入实例分析

◇ 李玲

  内容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兴奋点。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合理、恰当地利用各种方式,让导入精彩起来,就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
  关键词:导入 实例 精彩
  
  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钻研学习和实践体验,把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成功的导入方法和实例列举如下,以供商榷。
  
  一 结合生活实际导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万花筒,花在怒放;生活是多彩笔,五彩纷呈;生活是永不停歇的时光,永远前进。抓住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导入的调剂品,那么,课堂也如生活那样多姿多彩。如《剃光头发微》这篇课文的导入,我结合实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去理发店剪头发,要求理发师按你要求的发型理发,理发师会怎么办?”同学们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后,都很活跃,有的说“理发师会按我的要求剪”;有的说:“他会根据我的脸型给我更好的建议”;有的说:“他会在我的要求基础上,询问一些更细致的方面的要求”……这时,我把话题一转,说到:“可见,理发师很尊重顾客的意见,但是,在我国八十年代,却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乡下人要求理发师理平头,理发师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而拒绝了他。这是为什么呢?”不仅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不断地进行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认识到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深刻地理解了杂文作为“匕首”、“投枪”的针砭时弊的文体特点。
  
  二 利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导入:
  
  音乐,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影视和图片则比较直观,生动,而且学生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比较感兴趣。把音乐、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里,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鸿门宴》作为一篇文言文,本文的字词理解不难,作者主要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生动地揭示项羽的悲剧性格。因此,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之前,我让同学们预习了全文,梳理了字词,上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乌江自刎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上第二课时,我展示了电影《鸿门宴》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情和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 利用实物、道具或表演导入:
  
  实物、道具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特别是运用在说明文里,能使同学们更直观地看到说明对象的特点,从而利于教学的进行。而充分利用特定的场合,巧妙地安排学生的活动做为导入,新鲜活泼,别具一格,也能让课堂精彩起来。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对于文中主人公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课前,我让表演天赋比较好的一些同学担当不同角色,呈现文中片段,表现人物性格。同学们很积极,课前准备了道具,上课时,在大家的掌声中,从教室门外走进来一位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穿着棉大衣,把脸藏在大衣衣领里的“别里科夫”,接着,在另外几位同学的配合下演绎了文中的“漫画事件”这一情节,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被演绎地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接下来,大家结合着课文,把人物形象概括地非常准确,从而,在愉悦中完成了教学。
  导入的方法还有多种,但是,无论运用那种导入技巧,都要紧扣教学中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力求新颖、别致,过程设置要恰当自然,同时应注意时间的控制。切忌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也不可耗费相当多的时间而冲淡教学。
  总之,导入是课堂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加强钻研,注重创新,结合教学实际去设计恰当、合理地导人,让导入精彩起来,让课堂精彩起来!

高中语文新课导入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