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清新动人,细腻优美;生活在中国盛唐时期的自然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位诗人的自然诗歌虽均为读者喜爱却各有千秋。本文试分析对比两位诗人自然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关键词:王维 华兹华斯 自然诗 意象/主题 对比
一 分析对比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的意象
受西方基督教和泛神论的影响,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具有神性,流露出人的思想感情,因而其自然诗歌意象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先让我们看看华兹华斯一些自然诗代表作中的诗歌意象。
在《早春抒怀》(Lines Writtenin Early Spring)这首诗中,诗人写道:“The budding twigs spread outtheir fan/To catch the breezy air;/And I must think,do all I can,/That there was pleasurethere”(萌芽的嫩枝张臂如扇,捕捉那阵阵的清风,但我没法不深切地感到,它们也自有欢欣。)这里的“清风”就是一个自然意象,喻指对人的鼓舞和指导,自然界中的风类似人的呼吸,渗进人的心灵,把人的灵魂和自然的精神合二为一。此外,风还能帮助人摒弃傲慢自大麻木不仁,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云也是华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自然意象。在Daffodils(《水仙花》)中,诗人写道:“1 wandered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0nhigh o’er vales and hills",(我是一朵独自漫游的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在这里,云指代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正如我们所见,云在天空没有固定的位置,飘无定所。华兹华斯直到晚年才安定下来,云这个意象极好地表现了他在现实世界里毫无目的的游荡状态。另一个经常出现的意象就是山谷。山谷象征着灵魂栖息之所。山谷的幽静和喧嚣的工业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故用它来指代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山谷这个意象出现在华兹华斯许多诗歌中比如说The Solitary Reaper(《孤独的刈麦女》),Daffodils(《水仙》)等等。除了风,云,山谷,华诗中还有许多自然意象,比如说暴风雨,洪水,河流等等。华兹华斯非常善于在其诗歌中创造各种不同而又独特的意象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因而尽管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语言简单,却不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兹华斯善于塑造生动鲜活的自然意象,比文字更富有表现力。
和华兹华斯诗中的自然意象相比,王维诗中的意象更自然,换言之,王维自然诗中的意象更少打上诗人的情感烙印。如果我们说华诗的自然意象涂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那么,王诗的自然意象更多反映的是他的人生哲学——道教和佛教。因而当王维描写自然景物时很少流露人的情感。
我们以王维一些著名的自然诗为例。在《山居秋暝》中,王维营造了许多自然意象,如空山,新雨,明月,清泉,莲花等等。所有的这些自然意象结合在一起,向我们呈现出一幅静美的深山晚秋图。诗眼是个“空”字,笼罩全诗。王维用“空”来修饰山,其实山并不“空”,山中有许多景物:松树,清泉,石头,竹子,女孩,莲花,渔船等等。然而读罢全诗,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山的“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因为诗中所采用的意象是如此静谧,纯洁,清透,丝毫不带人的感情色彩,给我们一种空灵的感觉。这正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一个秋日的夜晚,当王维在山间面对如此静谧的景象,他的内心如此宁静,没有任何杂念,不带任何个人感情和私欲,只是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寂静。他心若无物地客观描写目之所见,因而所有的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明的静谧气氛。
在《竹里馆》这首诗中,诗人弹着琴,在宁静中一个人自得其乐,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照在竹林间。诗人并未用“孤独”“寂寞”之类的词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这个意象让我们很好的体会出诗人的孤独寂寥,在寂静的竹林里,只有冰冷的月光是诗人唯一的陪伴。
在《秋夜独坐》这首诗中,王维表达了一个禅理: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为了表明这个观点,他运用了两个意象——山果和虫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如我们所知,山果和虫草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时间都不长,这里诗人向我们暗示人生在世是短暂的。“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倘使果真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诗人信奉佛教感悟人生禅理,山果和虫草因而也带上了一点禅意。
王维生活在中国的盛唐时期,道教和佛教都已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诗佛”,王维深谙道教和佛教。道教认为人的情感,欲望,理性,以及任何主观的感情都是区分人与自然的特征,因而这些都会妨碍“天人合一”。与道教相似,佛教教义之一就是要求人们禁欲,对人的欲望和情感持消极态度。佛教教义把人在现世世界里所受的苦难归咎于人的情感和欲望,人因为太纠结于物质和情感因而达不到思想上的超然。因而,当王维在描述自然景物时,几乎不表现人的情感,人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遵从自然法则。在王维的诗中,自然是无意识的,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其间找不到人的理性和情感。故王维自然诗中的意象没有情感,只起到一种功能性的作用。他们的作用就是向我们传递诗人的人生哲学。要意识到这点,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必须充分运用想象力。
华兹华斯生活的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非常迅猛,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华兹华斯受到基督教,泛神论以及卢梭倡导的“回归自然”的影响,因而把人和自然都看成上帝的创造,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以及人类都具有神性。在他看来,自然并不是指他生长的北部湖区,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能够唤起人本来的人性。华兹华斯认为科学像一把枷锁,禁锢了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人性。他认为只有在自然中,人才是自由的,有人性的。然而,华兹华斯从来都不提倡人类摒弃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大自然合而为一,因而,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意象从来不仅仅以自身的形象示人,而是明显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换言之,情感是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意象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个自然意象都和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
二 分析对比华兹华斯和王维自然诗的主题
在自然诗主题方面,华兹华斯和王维也各有不同,主要和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人生经历相关。
先来看看华兹华斯的自然诗主题。
华兹华斯自然诗的主题大多是歌颂大自然的美景。华兹华斯童年时期生活在英国西北部的美丽湖区,在那儿他过着一种亲近大自然的自由而快乐的生活。对他而言,大自然比书本重要得多。对华兹华斯而言,大自然是纯洁思想的栖息所,是心灵的保姆,向导和守护神,是有德之人的灵魂。作为一个成功的自然诗人,华兹华斯无可争议地以其对大自然的精妙描写而闻名,他创作了许多经久不衰的诗歌如Lines Writtenin Early spring(《早春抒怀》),I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Daffodils(《水仙》),Tintern Abbey(《廷腾寺》)等等。
华兹华斯自然诗的另一个主题就是表达对贫苦和不幸的人们的遭遇的同情。这些诗包括Michael(《迈克尔》),The Last 0fthe Flock(《最后一只羊》),SimonLee,he old Huntsman(《老猎人西门李》)等等。以《老猎人西门李》为例,西门李年轻时是如此强壮的一个猎人,现在却是老迈不堪,贫困潦倒,连老树的树根都掘不动了。
华兹华斯自然诗的第三个主题是对他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To the Cuckoo《致杜鹃》向我们讲述了诗人同她妹妹在树林里度过的欢乐童年,在《廷腾寺》一诗中,诗人的怀旧情绪被勾起。
华兹华斯自然诗的第四个主题是关于大自然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强大影响:在My heart LeapsUp(《我心雀跃》)一诗中,看见彩虹使诗人领悟到三岁定老(“TheChild is father 0f the Man”),在The Simplon Pass(《辛普伦山口》)一诗中,诗人去爬山游玩,突发灵感开始思索什么是永恒。自然成为永恒的象征和客观显现物,自然具有神性的力量,它以精神的永恒映照人的短暂。
王维的自然诗大多也是以描写自然景色为主题。王维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不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他的诗里事物是客观的。《山居秋暝》《鹿柴》《田园乐》等许多诗歌都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
在王维的许多自然诗里,讴歌友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在《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诗人的朋友即将奉朝廷使命前往西北边疆,诗人描写了和朋友喝酒饯行的伤感时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中,王维描写了和友人裴迪的闲居之乐。
描写隐居生活是王维自然诗中另一个常见的主题。在一些自然诗中,诗人表达了他对佛教和道教的信仰。如在《秋夜独坐》这首诗中诗人写道:“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在《终南别业》中作者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华兹华斯和王维都是伟大的自然诗人,因而,大自然是他们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他们的自然诗中充盈着对大自然美景的精妙描写。然而,两位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度,在自然诗主题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别。
首先,歌颂儿童的纯真是华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而王诗中并未言及此。华兹华斯许多著名的论断都来源于他的儿童观。最著名的就是他提出的“三岁定老”,而在王维的诗中,儿童从来都不是诗歌的中心。
其次,华兹华斯很少在诗中描写友情,而在王维的自然诗中,友情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王维喜欢描写和友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以及表达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感情。
再次,华兹华斯经常在诗中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以及他个人的情感。正如他自己所说"poetry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0fpowerful feelings"(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非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只是欣赏自然美景,很少或几乎是从来不表露自己的情感。正如他在《终南别业》中所写到的那样“中岁颇好道”,也许只有“道”才是他关注的,而不是自己的情感。
最后,在华兹华斯的自然诗里,农民和普通民众在生活中遭受了大量的苦难,而在王维的自然诗里,农民却是生活在大自然中最怡然自得的一群人。这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华兹华斯生活在动荡的革命时期,而王维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中。
同是自然诗,华兹华斯和王维的自然诗却有着不同的韵味和色彩。本文通过分析讨论两位自然诗人的一些代表作品,对他们自然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进行了对比。受基督教和泛神论的影响,华兹华斯认为人与自然都是上帝的创造物,大自然的一切和人都具有神性,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的。因而,华兹华斯自然诗中的意象不是纯自然的,它们明显打上了诗人的情感印记。换言之,情是华兹华斯自然诗歌意象最突出的特点。而王维受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影响,视自然为无意识的存在,不具有理智和情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遵从自然法则自然化。因此,王维自然诗歌中的意象不掺杂人的感情却渗透着佛理和禅意。就两人的自然诗歌主题而言,华兹华斯多以儿童的纯真,劳动人民的苦难以及自己的回忆和沉思为主题,而王维多在其自然诗中描写友谊和禅理。随着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两位伟大的自然诗人诗作的异同。除了主题和意象,我们可以对比的方面还有很多,待笔者进一步研究后,希望能和大家做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1]Chen Jia,A History Of EnglishLiterature[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Page,Judith W.Wordsworth andthe Cultivation of Women[H].Berkeleyand LOs Angeles,California:University0f California Press.1994.
[3]Tang.Yihe.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300 Tang Poems[H].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4]Wang,Zuoliang,An Anthology 0fEnglish Verse[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社,1990.
[5]姜明德,略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消极思想[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l 996,(03).
[6]刘新民,华兹华斯儿童理念初探[J].外国文学研究。1999,(02).
[7]聂珍钊,论华兹华斯的诗[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
[8]苏文菁,重读经典:本世纪60-90年代英美华兹华斯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1999,(02).
[9]苏文菁,批评者笔下的华兹华斯[J].广东社会科学,1997,(05).
[10]王富仁,古老的回声[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1]谢文玉,论华兹华斯的妇女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06).
[12]许颖,论王维的禅风禅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13]杨宪益,唐诗[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