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5期 ID: 151379

[ 薛新萍 文选 ]   

论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成因

◇ 薛新萍

  内容摘要: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作为一个一心追求幸福却被抛弃的妇女形象,敢爱敢恨,性格鲜明,最终绝望地纵身一跳更引来学术界对爱情、人性和当时社会现状的探讨。本文从杜十娘、李甲在处理彼此爱情关系时的一系列所想、所作入手,分析得出杜十娘和李甲的相互猜忌,封建礼制影响下的社会以及双方性格上的弱点是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所在。
  关键词:杜十娘 猜疑 悲剧 成因
  
  三百多年以来,杜十娘的故事以各种方式在民间流传。该故事最早见于明代文人宋懋澄所著的《九籥集》卷五的《负情侬传》,冯梦龙编撰的《情史类略》卷十四的《杜十娘》与《负情侬传》文字相同。《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经过小说家冯梦龙艺术手笔的加工,更加通俗,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期以来,人们把杜十娘的死归罪于李甲、孙富和不公平的封建社会,而忽略她本人在这场悲剧中应负的责任。在这场以香消玉殒告终的爱情悲剧中,杜十娘是值得同情的,可也正是她亲手帮着李甲为两人的爱情掘墓,最终葬送了爱情和自己的生命。
  
  一 由双方猜疑而引起的情感悲剧
  
  关于青楼女子从良,《醒世恒言》第一卷《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刘四妈在诱良为娼时有一番精辟论断,下决心从良的烟花女子会把从良看成自己又一次脱胎换骨般的重生,因此慎之又慎,杜十娘也不例外。她非常聪明,希望凭此时的花容月貌和花魁的盛名来个才子配佳人的“乐从良”,安安稳稳恩爱一生。李甲有才有貌,性情和顺,家世富足,对杜十娘更是情迷意乱,他的到来点燃了杜十娘重生的希望之火,她爱上了李甲。
  但是,他俩的相知相恋是在烟花之地,开始只是赤裸裸的钱色交易。久经风月的杜十娘很清楚在充斥着色欲和财欲的欢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所以,她在对待与李甲的爱情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从杜十娘扔进江里的无价之宝可以看出她很有一些积蓄,但是,她也只在自杀前才告知李甲,一直以来只字不提。杜十娘不愿让李甲知道自己有丰厚积蓄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太多的实例证明杜十娘的小心谨慎并不多余。爱情给了她从良的希望和勇气,李甲的身份又让她不能释怀,于是她费尽心机在与李甲的爱情之路上设置跨栏,借此考验李甲的忠诚和耐心。
  李甲为她赎身的过程就是杜十娘考验李甲爱情忠贞度的过程。开始,怀揣无价宝的杜十娘让不名一文的李甲去求亲告友筹措三百两赎身钱,自己分文不出。眼见李甲奔走六日,还是一双空手,十日之限又近在眼前。杜十娘才拿出一百五十两碎银,交待李甲再去想别的办法。赎身成功后,又和行院中几个关系好的姐妹瞒天过海把钱藏得天衣无缝。一步一步牵着爱人李甲的手,逃脱了青楼的樊笼。杜十娘的计划完美又成功,自己藏了享用不尽的防身钱,李甲也顺利地跨过杜十娘设置的爱情跨栏,得到杜十娘的认可。她为两个人规划出光明又美好的未来:悠游杭州,李甲先回去劝服自己的父亲,“然后偕妾于归,彼此安妥”。
  但是,杜十娘通过种种考验在李甲身上寻求安全感的时候,李甲又能从杜十娘身上获得多少安全感呢?人们看惯了青楼女子门前迎新送旧逢场作戏的虚伪,也不会轻易相信她们除了财欲之外还有纯洁的爱情。柳逢春——李甲的同窗好友,后来慷慨解囊帮助杜十娘从良。就是如此侠肝义胆的人第一次听到李甲的求救,第一反应就是,老鸨和杜十娘合谋奸计,借此将身无分文的李甲扫地出门。直到杜十娘自己拿出一百五十两赎身钱,他才相信杜十娘的真心。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有很多人像孙富一样认为“自古道妇人水性无常,况烟花之辈,少真多假。”冯梦龙年轻时曾经钟情于青楼名妓侯慧卿,引为平生红颜知己。后来侯慧卿变心嫁做商人妇,冯梦龙因之大病一场,从此绝迹烟花柳巷。实例和偏见都在告诫人们,青楼女子谈钱是真,谈情多假。
  青楼女子的真感情颇受时人质疑,杜十娘又给李甲两人囊中羞涩的假象,无论是爱情还是物质杜十娘都没有让李甲感到安全。杜十娘如此打算以后的生活:自己先留在苏杭,李甲回家求亲友说服父母,然后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个分两步走的计划,对于李甲来说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李甲在筹措三百两赎身钱时,没一亲戚愿意借给他半文钱,李甲已经领教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他怎能相信见风使舵的亲戚们会为了一个青楼女子去得罪自己严厉的高官父亲。亲戚薄情,父亲不近人情,和杜十娘双双归家变得遥遥无期。
  第一步行不通,第二步又让李甲如鲠在喉,不能释怀。孙富一席话正中李甲要害,“江南子弟,最工轻薄,兄留丽人独居,难保无逾墙钻穴之事。”李甲不敢把杜十娘带回家,又无法确定留在外面的她能否坚守两个人的爱情。不是他们的爱情不真挚,关键是别离的寂寞和现实中难以抗拒的诱惑。李甲一没有足够的金钱让杜十娘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二不能陪在身边做她精神生活的依靠,他怎么可能相信过惯了欢场生活的杜十娘会为自己苦苦等候。临死之前杜十娘埋怨李甲“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可在杜十娘制定的未来规划里,李甲除了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又要担心爱人有一天弃自己而去,他们的爱情之花开在畸形的土壤上,不仅没有得到甜蜜的灌溉,处心积虑的考验也让李甲的爱情之路布满重重迷雾。为了不人财两空,他最终选择出卖灵魂,卑鄙地卖掉了自己的爱人。
  
  二 封建礼制影响下的社会和性格的双重悲剧
  
  故事中的杜十娘虽为青楼女子但才貌双全,聪明、大胆、自信又执著,渴望属于自己纯真的爱情,强烈之中不失霸道,以至于慢慢变得自私。因为自私,她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爱情和对将来的计划,完全忽略了李甲内心的想法。虽然凭着聪明杜十娘在从良路上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步步为营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反误了卿卿性命。
  杜十娘年轻貌美又正是盛名之时,李甲为她花钱散漫,直至一文不名。在杜十娘的眼里李甲“忠厚至诚”,很值得托付终身。她过于自负自己的聪明和爱情的力量,却忽视了一些暴露李甲性格弱点的小细节。李甲生于贵胄之家,长大后靠父亲的荫蔽作了“好读书,好科举,好结交,未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的太学生。他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环境造就了懦弱,只会依赖他人的性格。
  李甲第一次筹资无果,就躲着不敢见杜十娘,被杜十娘的小厮扯回行院,面对十娘,他除了软弱地哭泣,别无他言。从良之后,杜十娘问他“吾等此去,何处安身?”他一句“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就推得一干二净了。作为一个男人,深陷困境只会哭泣,面对将来不知何去何从,他又如何能负担起与花魁杜十娘这份与众不同的感情?
  寄生生活让李甲成长为一个精神上缺钙的软骨头,面对生活中 的艰难险阻他不敢也不能迎难而上。靠不了父亲,就去求亲戚,亲戚求不到,就投靠到杜十娘的怀抱。李甲就像一个贪玩的孩童,一时沉迷在杜十娘的爱情花园里,当夜幕降临,失去金钱温暖的他又冷又饿,颠沛流离的恐惧战胜了爱情的甜蜜,回归家庭的愿望变得迫不及待。他的软骨病,对锦衣玉食生活的渴求,时刻都在提醒他要寻找更加稳固的靠山,所以一旦他发现出卖自己和杜十娘的爱情能重新赢得更有力的靠山——父亲的青睐,抛弃杜十娘就是必然。
  养尊处优的环境塑造了李甲的懦弱,杜十娘的生活环境同样塑造了别样的杜十娘。性格中的自负和偏执是谋杀杜十娘的另一把利器。
  首先,杜十娘对自己的容貌相当自信。她虽误落风尘,但是她色艺双绝,“多少公子王孙”,为了她一个个“意荡情迷”。杜十娘的优越感日渐膨胀,这种膨胀必然会导致两种结果:一,在她的从良路上,她自始自终都站在挑选者的角度,高姿态地挑选着另一半,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财富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赢得一份真正的感情;二,杜十娘自认为炼就了辨别虚情假意之嫖客与真心以待之君子的火眼金睛。她看透了“以利相交,利尽则疏”的虚情假意,阅尽各色人等的花魁娘子杜十娘相信自己可以洞穿人性的真假和美丑。
  杜十娘的自信和精神支柱是建立在李甲忠贞于两人爱情的基础上。她和李甲的爱情承载的是她暗无天日的卖笑人生中唯一的美好和希望。自负的杜十娘认为李甲会给她真正的爱情,并一厢情愿地以为用美色和金钱做地基建立的爱情大厦像磐石一样坚固。可是李甲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没有金钱的支撑,他就失去爱的能力。美貌、财富和明辨真假的智慧塑造出自信并自负的杜十娘,这三点渗入骨髓凝结成她寻找幸福生活的唯一精神支柱。但是绝色的容颜,无价的财宝仍没有留住李甲背叛的脚步,支撑她走下去的精神支柱已经被李甲的背叛击得粉碎。她对李甲绝望,更对自己绝望,自信的基础不复存在,卑贱苟活又不符合她高傲自负的性格,走向死亡是必然的选择。她鄙弃李甲这样的小人,既然世上没有她的幸福,没有她的归宿,她就愤而毁灭自己的一切。尽管杜十娘百般与命运抗争,但最终还是逃脱不掉悲剧的命运。于是,在诀别这个肮脏的世界之前,她设置了一个道德法庭,痛骂孙富的奸淫邪恶,痛斥李甲的负心薄幸,用生命控诉人世间的邪恶,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
  追求爱情忠贞不渝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杜十娘和李甲身份地位的差异,世俗的偏见和自身性格的弱点决定了愿望注定破灭的冰冷现实。李甲没有资格也不会成为杜十娘的爱情磐石,杜十娘却像蒲苇一样旦夕间为爱情放弃了生命。纯情自负的杜十娘和懦弱自诩风流的李甲最终都没能逃脱“爱妾换马”的时代宿命,共同演绎出这段爱恨交织的情感悲剧。

论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