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5期 ID: 151346

[ 王红 文选 ]   

文言文教学浅谈

◇ 王红

  内容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阐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意义,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供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创造性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应“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灵活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文言文的特点有效的实施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
  
  (一) 弄清字、词、句的含义,学习古汉语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诗文,包括论、说、疏、对、表、策、杂文、寓言、序文、赠序、传记、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由于距现在时间较长,很多语汇的意思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要弄懂选文的意思,首先就要弄清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和有关句式的用法。
  
  (二) 了解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时代隔阂是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篇目,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有关史实和典故,了解名物典章制度和社会习俗,学习古代文体知识。
  
  (三) 了解课文中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正确评价作品
  教学文言诗文,不能停留在落实字词句上,而应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研讨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二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一) 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气氛
  文言文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人重视它,并能在交际中使用它才能使它得到长远的发展。语文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们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能够更好的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二)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充当容器的作用。这种枯燥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学生不但没能体会文章的优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
  
  (三) 从学生方面看,文言文接受主体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
  学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
  
  三 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建议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文言文本身、教师、学生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整个的语文教育背景。基于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 加强诵读指导,注重诵读教学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注重文本的创造性解读
  引导学生不能仅限于文本,要用现代思想观念解读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解读,学习文本中传达的有益的思想,古为今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三) 重视归纳和积累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典型句式及重点词类,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掌握典型句式的特点,掌握了重点字词义项及活动情况,并通过课内课外的阅读积累,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它进行研究的文章有很多,涉及到文言文的知识、阅读、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很多方面。在这些研究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这些都为更好的进行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帮助。

文言文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