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5期 ID: 151383

[ 王国佐 文选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 王国佐

  内容摘要:《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本文就此谈谈《羚羊木雕》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羚羊木雕》 教学设计 亲情
  
  一 教材分析: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子女,但并不尊重子女的友谊,也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本文所写的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七(1)班学生语文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朗读与发散思维能力、作文构思方面尚有欠缺。希望通过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能够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能根据教师引导,发现课文所要揭示和表达的深层次问题,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在以后的作文中会运用插叙的手法。
  
  三 教学目标:
  
  (分列式表述)
  
  1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3]学会插叙的叙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朗读体味人物性格特征,品味作者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整合式表述)
  
  1 学会并积累课文中生字、生词。
  
  2 通读全文,理清事件,学习插叙手法的运用。
  
  3 品味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4 学会与两代人之间的心灵沟通,珍惜友谊。
  
  四 教学重点:
  
  1 插叙的记叙手法。
  
  2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性格。
  
  五 教学难点:
  
  如何和父母沟通,处理好亲情与友情的关系。
  
  六 课前准备:
  
  1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 教师课件制作。
  
  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刚刚升入中学的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二) 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投影出示)
  
  1 学会并积累课文中生字、生词。
  2 通读全文,理清事件,学习插叙手法的运用。
  3 品味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4 学会与两代人之间的心灵沟通,珍惜友谊。
  
  (三) 快速默读全文,学会并积累字词:(大屏幕出示习题,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集体订正。)
  1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抹(
  )眼泪犄角(
  )怦怦(
  )脸jia( )
  手里zuan(
  )着小刀逮(
  )着玩逮(
  )捕
  树cha(
  )寒颤(
  )颤抖(
  )
  变得(
  )十分严厉你还得(
  )站两个钟头
  2 词语填空
  影不离 自 主张 二而一 无可 回
  
  (四) 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屏幕投影问题:)
  1 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引导学生勾画“贵重”一词)
  ① 你为什么找这个词来说明羚羊木雕的价值?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它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
  明确:a.质地好(黑色硬木雕成),产地远(来自非洲),贵重(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b.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
  ② 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爸妈是爱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妈爱我的见证,他们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2 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这些事怎样的顺序安排的?
  明确: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我们可以用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加以概括。
  [文章插入了一段我以前和万方的故事,这种在叙述时候不依照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的方式叫插叙,(补充插叙)]
  3 主要涉及哪些人物?
  提示:妈妈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
  4 这是一场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所有人物态度怎样?作者的感情倾向于谁?(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教师板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父母(逼)
  (理解我要回)万芳妈妈
  我
  万芳(不理解到理解解)
  奶奶(帮)
  
  (五) 三读课文,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性格。
  A.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运作、神态描写句。思考: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的人”的句式说话。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和情节判断出来的。(提示学生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或短句多角度表达,学生练习纸上自己做)
  如:a.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或重财轻义)
  b.爸爸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
  c.万芳妈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
  d.奶奶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
  e.万芳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
  f.“我”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
  B.出示大屏幕:展示下列语段,叫某组同学示范读。
  妈妈: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突然)
  我: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小声地)
  妈妈: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紧紧地盯)
  我:我把它收起来了。
  妈妈: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十分严厉)
  我:没有卖……我送人了。(声音发抖)
  妈妈:送给谁了?告诉我!
  我: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妈妈: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坚定地)
  我:不!(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平静,不可抗拒)
  我:您已经给我了。
  爸爸: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齐读: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C.师生小结:(教师板书略)
  
  (六) 沉浸文本,仔细思考:
  (教师结合第一个环节中木雕的珍贵和父母爱,重点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由分析“重财轻义”人手,激发学生思考到底谁之错?)
  
  (七) 归纳主题发出呼吁:
  赞美真诚无私的友爱,批评重财轻义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同时也说明我们做事应与人商量,考虑周全些。
  愿天下父母尊重子女情,愿天下儿女理解父母心!
  
  (八) 作业:见课本练习题3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