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课前预习,而有效预习更可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如何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实现预习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习惯成就行为,行为成就未来;指导预习方法,方法恰当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确预习目标,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学生有抓手,预习才能真正有效;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及时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预习效果,预习落实了,课堂自然省时高效。
关键词:预习 有效 课堂 高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课内学习主体的作用,笔者认为课前预习正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的教师怕学生课前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解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课前预习使学生对知识失去新鲜感并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还未养成预习习惯,没有掌握预习方法,没有体验到预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十分重要,能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加学习的自觉性,只有充分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上课时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样,到了课堂上学生才可以从容不迫,主动地听讲,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状态下去听课,效果自然就好,课堂教学就会省时高效。如何让学生的预习有效,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预习习惯
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新知识有所准备,在课堂上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培养预习习惯还可以使语文“双基”训练得以顺利实施,节省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指导预习方法
为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有实效,落到实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教给他们预习方法,否则,预习只是一句空话。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以书为师”是自学的一个门道,鼓励学生去求教这些“不开口的教师”——字典、词典等,借助工具书,找课文中的生字词,扫清读音障碍,疏通句子,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其次,要培养学生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标记,划出文中的生字词,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这样学生不仅读后不易忘记,而且把重、难点勾画了出来;再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课文“预习”、“思考练习”中的问题。爱迪生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地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对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自己一时未能解决的,及时作记号,以等待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多数学生对自己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上课会更集中注意力认真听,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水平;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感受深刻的应在旁边加上批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要求学生做预习笔记,使预习习惯常规化。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预习方法恰当,课前预习有效,课堂也自然实现高效。
三、明确预习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时一般没有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对待预习就没有明确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所遵循,提高预习效果,在学生预习前,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明确预习的任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一些名篇佳作,教师布置预习时,可要求学生做些语言积累。例如,学习《论语》时,要求学生整理出写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句子;而对于故事性强的课文,要求学生课前做好课堂复述的准备,督促学生课前认真读文章;特别是文言文,如《唐雎不辱使命》学生在预习时,必须疏通文字,才能了解故事情节。通过有效预习,学生基本读懂课文,而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督查预习效果
预习与其他作业一样,有布置也要有检查,否则就会变成一项不用完成的作业,为了把预习落到实处,可以采用督查的方法。预习习惯主要靠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练习才能养成,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督促,课前检查可以通过收缴学生预习本的方式由教师来检查,或由小组长、同位互查;在课堂伊始,教师进行的第一环节应是课前检测,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学生可以把在预习中的收获、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出来。为此,教师要不吝啬赞美之词,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预习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以后的预习是一种激发。通过每天检查,课前预习已被学生们重视,慢慢地学生们便会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学生的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实现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也就促进了课堂的高效。
预习是课前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帮助学生走上自主高效的学习之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叶丽娟.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J].小学校长,2006,(1).
[2]陈翠美.培养语言习惯,促进主动学习[J].教育评论,2004,(6).
[3]郭文峰,胡方晓.谈养成教育中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0,(12).
(李娟 江苏省徐州市大庙中学 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