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深入地开展学习活动。高中生大多数都在16-18岁左右,他们已接近于成人,在心理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一面。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效的高低,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应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平等对待。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只重视优秀生的情况,而大大挫伤了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应以如此片面的标准评价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尊重他们的人格,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只有学习氛围浓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升。其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用和蔼的态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管是说话的语气还是看问题的角度都应与学生的身心特点密切结合,学生喜欢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亲近教师,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更高。另外,教师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展开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教学模式来激发,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教师可在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手段。新课改后,多媒体以其极大的优势促成教学手段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它在拓宽课堂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可以运用形象化的演示手段帮助学生产生直观感知的经验。例如在进行《江南的冬景》一文教学时,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美景缺少直观感知,因而无法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与江南相关的风土人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也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如在《长江三峡》教学活动后,为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三峡的情况,教师可收集三峡各方面的资料并向学生展示,通过对教学信息的补充及完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明显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可开展各个方面的主题活动来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和语文知识竞赛等吸引学生学习语文。
三、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质疑精神。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以预习提纲为依据,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对于自己仍解决不了的难点,可记下来带到课堂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然也会被激发出来。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讨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充分的思考与研究,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巡视,通过个别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展开学习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梳理学习成果,通过组对组的交流、依靠学生的集体力量补充完善学习成果。
四、给予分层激励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并进行鼓励,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激情就更高了;其次,教师应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针对各层面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评价,通过分层评价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障;另外,教师应经常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展开交流互动,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的应试教育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旧存在,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紧张又枯燥,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语文主题活动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写作兴趣小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次,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所留下的“空白”进行续写,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拓展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多看、多听、多思,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积累写作的素材,促进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空间,通过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施静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