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9期 ID: 148665

[ 周郢 文选 ]   

《览胜纪谈》中的宋江轶事

◇ 周郢

  摘 要:明人陆采《览胜纪谈》中记录了一则宋江掠灵岩寺的传说,这一情节不载于今本《水浒传》。其传说产生,应源出历史上宋江转掠泰山附近之史实。
  关键词:宋江 泰山 灵岩寺 览胜纪谈
  
  近于明人陆采《览胜纪谈》中觅得一则宋江轶事,各种“水浒研究资料汇编”均未辑入,是一则考索“水浒”故事源流的新资料,故试加介绍。
  《览胜纪谈》卷一《仁钦》篇云:
  宋徽宗时,(泰山灵岩寺)住持仁钦能诗,咏十二景刻石。大盗宋江等初犯其地,山神发鼓以驱之,后夜至,又为鸡鸣,故今有石鼓、鸡鸣二岩。三至,尽取金帛以行,抵山门,群盗被钉其足,不得一展。惧而礼佛忏悔,乃舍物遁去。谚云:“宋江三十六,回来十八双。若还经此地,不死亦遭伤。”盖仁钦素谙黑夜钉身之术云。
  按:《览胜纪谈》系笔记杂录,明陆采撰。采,字子元,长洲人。以善曲擅名,有《明珠记》、《南西厢》等剧行世。《览胜纪谈》自序云:“比游武夷,客三山,旅建安,皆暑且病。长日无聊,追怀旧事,并新得于闽浙者又百余条。厘为十卷,俾小史书之,以代口述。清斋佳客,未必不逾于俎醢之杂陈也。”国家图书馆藏其书原刊本。按:陆采于嘉靖十三年(1534)正月游泰山,书中录于泰山所闻之传说甚多(参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陆粲陆采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仁钦”条即所采泰山轶事之一。
  《览胜纪谈》中所记宋江轶事,不见于宋话本《宣和遗事》、元“水浒戏”及今本《水浒传》中。探讨其传说源头及背后史实,有助于了解《水浒传》的文化背景。
  故事中写到的释仁钦,史有其人。康熙《灵岩志》卷二《人物志·高僧》云:“仁钦,闽人。精诗文书篆。大观初,赐紫并赐号静(净)照大师。宣选住持持灵岩,创建绝景亭,以宴宾客。重修崇兴桥,以通往来,士大夫咸爱与之游焉。”证之碑石,灵岩寺山门外《齐州灵岩崇光桥记》中云:“今上(宋徽宗)嗣位,齐州众求海内高德,得建州净照大师仁钦,以闻之朝,即有诏以仁钦为灵岩住持主。钦公至寺之一年,寺境清。二年,学人来。三年,佛法明。四年,天下四方知灵岩有人。而岁时香火供事,遂再盛。”后识:“大观二年岁次戊子九月壬子晦,齐州灵岩禅寺净照大师、住持传法释仁钦立石。”又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记寺有大观三年释仁钦书《心经》,大观四年仁钦作《五苦之颂》、《十二时歌》及《十二景》碑石。又灵岩御书阁蔡卞行书《圆通经并楞严偈刻》后识:“崇宁元年十一月,鄱阳齐迅施刻于灵岩寺,住持传法净照大师赐紫仁钦立石。”可见仁钦为北宋徽宗朝人,与历史上宋江处同一时代。
  又,故事中的鸡鸣岩亦见于方志著灵。《灵岩志》卷一《山川》云:“鸡鸣山:寺西十里,昔有群盗,夜过此山,忽闻鸡鸣,奔回。夜尚未半,聚而复回,又闻鸡鸣,如是者三,方知是山灵惊觉,皆回头向善,故名。”证之《览胜纪谈》,所记“昔有群盗”,正是指宋江而言。明人孙瑜(成化中历城举人,太平府通判)《和宋僧仁钦灵岩十二景诗·鸡鸣山》:“业障偷儿心性乖,贪求不解礼如来。山头半夜鸡声唱,唤醒翻登般若台。”清人韩章(历城举人)《置寺殿十二首·鸡鸣山》:“松梢未曙乱鸡鸣,保卫祗园功力宏。以自山灵逞异后,林无犬吠寺无惊。”(《灵岩志》卷四、五),都是对这一传说的吟咏。
  《览胜纪谈》所述宋江劫掠灵岩寺故事,虽是小说家言,但也包含着一些史实背景。史载“京东贼宋江等出入青、齐、单、濮间”(宋方勺《泊宅编》卷五),“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宋史·侯蒙传》)。灵岩寺地属京东东路齐州境,正在此地域之内。而北宋以来,灵岩香火繁盛,寺田众多,以富闻。宋人张公亮《齐州景德灵岩寺记》中云:“寺之殿堂、廊庑、厨库、僧房,间总五百四十。僧百、行童百有五十,举全数也。每岁孟春迄首夏,四向千里,居民老幼匍匐而来,散财施宝,唯恐不及,岁入数千缗。斋粥之馀,羡盈积多,以至计司管榷、外台督责,寺僧纷扰,应接不暇,大违清净寂寞之本教。”又史载元丰三年(1080)四月,知齐州王临向宋廷上言:州境有灵岩寺,地课几万缗,皆为僧徒隐匿不报,乞差官监收,每岁计纲上京。获得允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〇四)因之,宋江“起于河朔,转掠十郡”(《宋史·张叔夜传》)时,曾掠灵岩,与寺僧发生交涉,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在《宣和遗事》所录早期宋江故事中,有宋江“统率三十六将,往朝东岳”,或是宋江曾转战泰山的曲折反映。(详见周郢《<水浒传>与泰山文化》,《泰山与中华文化》第320~331页)
  由于这一历史渊源,“于是自有奇闻异说,生于民间,辗转繁变,以成故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语),因此滋生出诸多水泊豪客与泰山的传说自不为异。此类传说除个别为今本《水浒传》所采录外(如燕青打擂、戴宗坐化),大部分则传播民间。这些传闻记录时间与今本《水浒传》的刊行年代大致相同,其源头当更为久远,显示了早期(《水浒传》刊行之前)宋江故事与泰山文化的密切联系。
  (周郢 山东省泰山学院泰山研究院 271021)

《览胜纪谈》中的宋江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