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9期 ID: 148713

[ 胡国琴 文选 ]   

让学法指导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 胡国琴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相对薄弱,这对于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成效产生了负面效应。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研究,寻求突破的途径和方法。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究与思索,重点选取了学法指导这样的突破口,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强化预习方法指导,让教学环节向前推进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学生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受到制约,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强化老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指导,着力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主要强化了对学生预习技巧的培养,精心搜集了教学改革最前沿的各种先进预习方法,结合学生的能力基础进行了优化与改进,总结出“读、划、思、记、找”五步预习法,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例如在教授《阿Q正传》一文时,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笔者要求学生按照五步预习法进行预习。首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阅读,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详读,从而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具有初步了解,通过对阿Q的命运进行分析,使其对文章中所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其社会思想根源具有初步的了解;其次,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关键性的词句,做上标记,也可以对他们自己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的方面做上标记,起到提醒的作用,便于自己进行下一步学习与思考;接下来,要对照教师提供的预习要求以及自己在阅读分析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在预习要求中提出了几个思考题:“文章中描写了阿Q的几件事情?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描写中可以体现出其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章刻画这样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小说在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特色?”要求学生结合这些问题以及自己确定的重点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有效掌握文章内容做好铺垫;接下来还要求学生将在上述学习活动中无法自己解决的方面,作为要点摘记下来,成为课堂探究学习时质疑的主要内容;最后,笔者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有关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搜集整理,便于全面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教学目标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能够自行解决或者初步涉猎,为课堂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证明,运用科学预习法进行学习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讨论研究效率,学生的参与度明显增强,教学互动性不断提高。
  二、强化读写方法指导,让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在职高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在读写能力方面相对要薄弱一些,许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属于中后位置,阅读量不足,写作技巧不熟,导致进入职高以后,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坚实的基础,也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高。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开展读写方法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读写能力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欠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的阅读写作训练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技巧匮乏,其中后一方面为主要方面。于是,笔者从强化读写能力指导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首先,笔者对学生强化阅读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成效。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类型,分别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有些文章只需要进行简要的浏览,不一定要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有些文章需要进行仔细斟酌,深入分析,通过不同阅读方法的合理运用,在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提高阅读成效。在阅读成果的梳理上,要求学生将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筛选出来的优美语段、词句摘记下来,还要将优秀文章的提纲摘记下来,为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其次,笔者强化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一方面采取范文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中高超的写作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重点掌握文章的间架结构、写作手法、特色要点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写作方法交流活动,在相互交流之中提高写作技巧。
  通过这样的方式,笔者强化了对学生读写能力技巧的指导,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文学积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是针对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为学生夯实文学基础,提升读写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探究方法指导,让互动过程更为有效
  职高学生正处于17-20岁的年龄阶段,虽然存在着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但是对于学习活动的参与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他们迫切要求参与到教学双向活动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探究方法指导,提高探究学习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从提高探究学习方法科学性入手,将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作为切入点,运用探究提纲引导、教师巡视点拨的方式优化教学互动过程。例如在教授《包身工》一文时,为了提升教学互动成效,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对学生的探究方法指导,首先要求学生组成6-8人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研究学习活动;其次,专门设计了教学引导题:“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的?包身工们过着这种猪狗不如的生活,在他们的辛苦劳作之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像“芦柴棒”这样的女孩的遭遇的确很惨,那么,她们是如何沦落到这个地步的?造成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根源是什么?本文选材上的特点和语言上的特点是什么?”以这样的探究题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笔者紧紧抓住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中的难点进行启发,如引导学生结合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等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并进一步分析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注重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要求学生交流自身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与补充,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果的完善性。
  由上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互动成效。
  四、强化记忆方法指导,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在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中,科学记忆是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之中,应当有效强化对学生的形象化记忆以及记忆规律运用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成效。
  笔者在职高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记忆程效不佳的现状,强化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模型。尤其是将相同类别或者前后关联的知识进行联系学习,实现前后连贯,能够很好的提高记忆的成效。例如在教授古诗文单元之后,笔者为了提高文学常识记忆的效果,鼓励学生进行形象化记忆的尝试,要求学生将作者与代表作等方面常识练成顺口溜,提高了记忆的形象性效果。再比如,复习教学中,笔者专门针对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进行了复习时间的安排指导,要求学生确定首次复习、再次复习、巩固深化等环节的相隔时间,运用记忆规律开展复习,提高学生的记忆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运用形象化记忆的方式,能够保持学生记忆的高效性与持久性,让学生缓解机械记忆的枯燥,增强形象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结合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也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效帮助。
  综上所述,在职高语文教学实践之中,笔者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以及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值得推广。
  
  (胡国琴 江苏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 214437)

让学法指导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