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9期 ID: 148669

[ 胥惠民 文选 ]   

鲁智深与野猪林

◇ 胥惠民

  摘 要:《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水浒传》中最动人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表明鲁智深是第一个站出来同奸臣高俅作斗争的英雄。“除恶就是扬善”是鲁智深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鲁智深粗中有细,勇而有谋。鲁智深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做人的境界很高。
  关键词:鲁智深 林冲 野猪林
  
  《水浒传》中写了许多“大闹”的故事,如《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阎婆大闹郓城县》、《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大闹飞云浦》、《花荣大闹清风寨》、《镇三山大闹青州道》、《病关索大闹翠屏山》等等。在这十个大闹故事中鲁智深一个人就占了三个,而且这三个故事都写得精彩绝伦;其中除《武松大闹飞云浦》写得惊心动魄外,其他故事都不能同鲁智深的大闹故事相比。
  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本来不是大事件,之所以用“大闹”来称呼,自有其深刻意义。太尉高俅要取林冲性命,救林冲意味着与高俅为敌,是为一;在日后梁山事业发展过程中,林冲是个关键人物,“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是林冲火并王伦,为梁山事业发展铺平了道路,是为二。
  鲁智深是《水浒传》“疾恶如仇,扶危济困”这种义气的最高代表,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水浒传》的义气与《三国演义》的不同,“它主要是指一种被压迫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的关系。‘义’与‘不义’,很大程度上是指是否同情与支持被压迫被剥削者,是否参加与坚持革命反抗”(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册)。尽力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这种“义”的最优秀的代表就是鲁智深。他一出场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从地痞恶霸手中救出金翠莲父女;大闹桃花庄,从山大王手下救刘太公女儿;但在野猪林救林冲与以上都不同,这是从权倾朝野的高太尉手中救“罪犯”林冲,意味着与权臣作对。实事求是地说,在作品中鲁智深是第一个站出来同奸臣作斗争的英雄,闹得高俅不许他在东京挂搭,只得逃走。如果用“除恶就是扬善”来概括鲁智深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那是一点都不错的。
  鲁智深粗中有细,勇而有谋。鲁智深有时候看起来似乎很鲁莽,其实他办事倒常常很周到。在救护金老父女时,先是催着父女尽快起身,又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们,“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估摸走远了,这才径直去找郑屠。在肉铺子要郑屠亲自把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切作臊子,“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故意延宕时间,使得店小二没法子向郑屠“告状”,金老父女就走得更安稳。三拳打死郑屠后,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体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虚晃一招,一头骂着,一头大踏步地走了,很聪明。在野猪林救林冲一回,开始的准备,后来的处理过程,考虑得都很周详。救下林冲以后,林冲问他准备到哪儿去,他爽快地回答:“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直行了十七八日,快到沧州时,鲁智深打听一路都有人家,再无僻静处了,这才和林冲告别。最后还把一棵松树齐刷刷打折警告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似这树一般。”这些彻底粉碎了高俅谋害林冲的阴谋。
  鲁智深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做人的境界很高。与宋江、柴进、晁盖以财主之身疏财不同,他虽然有下级军官的身份,实际上却是一无所有:既没有家庭,又没有产业,更没有进财的渠道。他第一次出场资助金翠莲父女就遇到了问题,他身上只有五两银子,自己觉着不够。本来资助别人要看自己的财力,尽了心就够了。但他与别人不同,要借钱帮助人,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后向李忠借,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他嫌少,掷还不取,还批评李忠“是个不爽利的人”。在桃花山他嫌山大王李忠、周通“悭吝”,于是把他们桌子上的“金银酒器都踏匾了,拴在包里”。这算是一次“劫富”行为,后来他的济贫资财大概都来自这笔收入。在赤松林遇见史进,临别“便打开包裹,取些金银与了史进”。在保护林冲赴沧州途中,走了两程路,租了一辆车子,让林冲上车养息,他“一路买酒买肉将息林冲,那两个公人也吃”,临别时他“取出一二十两银子与林冲,把三二两与两个公人”。他资助别人的银两之所以没有准确数量,一是因为他的“银两”大概都是些金银器皿,轻重不一;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在资助别人时不耐烦计算金银的数量,只是按照心意办事罢了。晁盖、吴用等七星聚义,劫取十万贯珍珠宝贝这等不义之财,没有别的大的目的,只是为自己谋取富贵。而鲁智深劫取山大王的资财,除了自己生活花用之外,不少都是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所以他的劫富济贫,仗义疏财,境界很高,难怪金圣叹这样评价:“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他多次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没有一丝一毫利己之心,其感人的力量正在这里。
  鲁智深在大闹野猪林的故事中性格异常鲜明,这同作家高超的艺术手法分不开。首先,作家以神来之笔让人物突兀出场,这个出场写得相当好。小说在上一回描写林冲赴沧州上路之前,陆谦在酒店中以二十两金子贿赂董超、薛霸,要他们在路上早早取了林冲性命,以向高俅报功。董、薛不仅答应了,还在客店做手脚烫伤了林冲的双脚,为上路后尽快害死林冲做准备。来到野猪林,他们利用欺骗手段把林冲紧紧捆缚在大树上,这才告诉他,“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虽然林冲泪如雨下,却感动不了铁石心肠的董、薛二人,这时只见“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林冲是必死无疑了。然而,在下一回的开头,作品写道: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这是非常出彩的描写。金圣叹对此分析道:
  即如松林棍起,智深来救,大师此来,从天而降,固也。乃今观其叙述之法,又何其诡谲变幻,一至于是乎!第一段先飞出禅杖,第二段方跳出胖大和尚,第三段再详其皂布直裰与禅杖戒刀,第四段始知其为智深。若以《公》、《谷》、《大戴》体释之,则曰:先言禅杖而后言和尚者,并未见有和尚,突然水火棍被物隔去,则一条禅杖早飞到面前也;先言胖大而后言皂布直裰者,惊心骇目之中,但见其为胖大,未及详其脚色也;先写装束而后出姓名者,公人惊骇稍定,见其如此打扮,却不认为何人,而又不敢问也。盖如是手笔,实惟史迁有之,而《水浒传》乃独与之并驱也。
  这种独到的分析,深得施耐庵、罗贯中的艺术匠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此之前,与高俅的斗争中,林冲始终处在劣势,处在被动地位,他逆来顺受,不能保护自己的性命。在他生命垂危之际,鲁智深的出现,不仅暂时保住了他的性命,还使林冲改变了在和高俅斗争中的地位,鲁智深直护送他平安抵达沧州,从此,谁也不能随意地谋害他的性命了。
  其次,对比描写林冲与鲁智深,从而使两人的性格格外鲜明。
  一是在对高俅的态度上,林冲是逆来顺受,没有一点反抗的思想。鲁智深却是“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况且救护林冲,本身就是直接挑起与高俅的斗争。他救下林冲之后,在第一个酒店吃了饭,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后,作品描写道:
  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金圣叹对林冲的问话写了这样的评语:“急语可怜,正如渴乳之儿,见母远行,写得令人堕泪。”鲁智深的答话全是掷地有声的血性语,粉碎了高俅的阴谋,豪爽刚强正直的性格一下子就鲜活起来。
  二是在对薛霸、董超的不同态度上。杀害林冲,高俅是主使者,是后台;薛霸、董超是穷凶极恶的把杀人阴谋付诸行动的凶犯,都罪不可赦。林冲的态度是“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的态度却是“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由于林冲几次求情,这才留下了他们两个的性命。虽然饶了二人的性命,但是其活罪难免,从此林冲与这二人的地位就颠倒过来:“在途中,被鲁智深要行便行,要歇便歇,那里敢扭他。好便骂,不好便打。两个公人不敢高声,更怕和尚发作。”开始他二人扶着林冲,又替他拕着包裹,以后只要是遇着客店,早歇晚行,“都是那两个公人打火做饭,谁敢不依他”。鲁智深惩罚恶人,护佑善人,爱憎分明的性格就凸显出来。
  林冲乘坐着鲁智深雇来的车子,享受着二位公人的服侍,终于把身子将养好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杀陆谦、富安、差拨的主动,才有机会演出火并王伦的活剧。当然,这一切都是鲁智深的贡献。
  
  
  (胥惠民 新疆师范大学 830054)

鲁智深与野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