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9期 ID: 148728

[ 皮乐敏 文选 ]   

河南正阳方言语音浅析

◇ 皮乐敏

  摘 要: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分化成了纷繁复杂的方言。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方言的越加关注,方言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本文对河南正阳方言语音进行了初步调查,浅析了其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正阳方言 声母 韵母 声调
  
  在普通话不断得到推广的今天,各地方言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正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汝南县,东靠新蔡县,南临信阳市,西临确山县,其方言属于北方方言。通过调查,笔者总结出正阳方言语音有如下特点:
  一、声母
  正阳方言有十九个声母(不包括零声母),其读音与普通话声母并无明显差别,但作为一种方言它仍然有着自己的特点。
  1.声母[x]与[f]不分
  声母[x]、[f]不分是正阳方言语音上一个显著的特点。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声母[x]经常被转化为[f],而[f]转化为[x]的情况则较少见。如普通话里声母为[x]的活、红等字,在正阳方言里声母都转为[f]。此外,当声母[x]与复韵母相拼时,其声母常常转化为[f],与单韵母相拼时,一般不会发生转化;当两个[x]声母的字连读或[x]声母字与[f]声母字连读时,[x]一般也会转化为[f],但无论连读或单读声母[f]一般都不会转化为[x]。
  2.没有[tʂ]、[tʂʰ]、[ʂ]
  普通话声母里有平翘舌之分,但正阳方言里只有体现平声的声母[ʦ]、[ʦʰ]、[s],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翘舌声母[tʂ]、[tʂʰ]、[ʂ]。正阳方言里翘舌声母只有[ʐ],而发[ʐ]音时舌尖位置较靠前,接近上齿背,普通话里发[ʐ]时舌尖则是抵住上方的硬颚,因此,正阳方言发[ʐ]时听起来并不那么上翘。也就是说,正阳方言里平舌音多翘舌音较少。如普通话里卷舌音的茶、渣、诈等,正阳方言里都读为平舌音。
  3.以[u]开头的零声母读为[v]
  正阳方言中以[u]开头的零声母音节不发元音[u],而是把[u]变成[v],如瓦、玩等。[u]是圆唇元音,[v]则是辅音,是唇齿浊擦音。由于把[u]转化为[v],再加上[v]是唇齿擦音,所以正阳方言里以[u]开头的音节听起来和[f]声母的音节比较接近,因为两者的区别只在于[v]是浊音,而[f]是清音。
  4.声母[p]有时读作声母[pʰ]
  [p]与[pʰ]在有些语言里没有音位的对立,但在汉语里却是两个对立的音素,属两个不同的音位。虽然[p]与[pʰ]都是双唇清塞音,但[p]不送气,而[pʰ]送气,故分属不同的音位。正阳方言里多数情况下也把[p]和[pʰ]划为两个音位,但也有[p]转为[pʰ]的情况发生。如“蝙”、“绊”的声母本是[p],正阳方言却转为[pʰ],但总体来说,[p]读作[pʰ]的现象并不多见。
  5.声母[ʂ]读为 [ʐ]
  声母[ʂ]和声母[ʐ]都是翘舌音,但正阳方言里没有翘舌音,所以确切来说这里讨论的是[s]读作[ʐ]的现象。正常情况下这两个音不会发生转化,但仍有例外,如:正阳方言的“输”取与“赢”相对的意思时会发生[s]转为[ʐ]的现象,而取“输入”的意思时则不会发生转化。
  二、韵母
  汉语里韵母多而复杂,方言韵母则更是如此,也正因如此,各方言才显出其独具的特点和魅力。下面笔者就来谈谈正阳方言韵母的几个特点。
  1.韵母[]转化为[ai]
  普通话里[]是单韵母,[ai]是复韵母,但正阳方言里却有大量的[]韵母转化成[ai],如蛇、热、德等。正阳方言里这种转化大量存在,流传时间也较长,至于转化原因,笔者将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深入剖析。
  2.韵母[uei]转化为[ei]
  普通话韵母[uei]由[u]、[e]、[i]组成,书写时通常省略中间的[e],但发音时还保留着。但正阳方言里韵母省略的不是[e],而是[u],如水、腿、谁等字的韵母不是读作[uei],而是读作[ei]。这种韵母[uei]转化为[ei]的字在正阳方言里大量存在。
  3.[o]变成[ai]
  韵母中增减字母都会造成韵母的改变,尤其是读音上的变化。正阳方言中增加韵母的字如“伯”、“国”等。“伯”本来只有一个单韵母[o],但正阳方言里其韵母为复韵母[ai];“国”的韵母本是[uo],但正阳方言里其韵母实为[uai],字的读音也产生较大改变。但这种现象在正阳方言中并不常见。
  4.特殊韵母[yo]
  普通话里[y]只能单独做韵母或与[ɛ]组合,但正阳方言里[y]可以和[o]组合。如正阳方言里的削、嚼、脚、约、乐、学等,其中削、嚼、脚的韵母本是[iau],约、乐、学的韵母是[yɛ],但正阳方言里它们的韵母都是[yo]。观察发现:声母是[ʨ]或以[y]开头的零声母与[iaɔ]或[aɔ]韵母相拼时,韵母会转变成[yo],声母为[ʨʰ]、[ɕ]或零声母与韵母[yɛ]相拼时,韵母会转化成[yo],而[yo]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
  5.韵母[ou]变成[o]
  正阳方言里韵母[ou]会变成[o],这是减少韵母中字母的现象,但此现象只出现在韵母[ou]和声母[m]相拼时,和其他声母相拼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韵母的脱落可能是语流音变的结果,由于长久的使用便固定下来。
  6.韵母[y]变成韵母[u]
  韵母[y]与[u]都是舌面圆唇元音,不同之处在于[y]的舌位在前,而[u]的舌位在后。但正阳方言里“绿”的韵母却是[u],而非普通话的[y],这种现象也并不多见。
  三、声调
  汉语各方言听起来差别较大与各地方言的声调紧密相关。正阳方言有平、升、曲、降四个调类,各调类之间的区别不很明显,尤其是阴平和上声之间很难辨别,而且各调类之间有转化的现象。笔者经调查发现,比较普遍的转化现象有:上声转向阴平,如“普”;上声转向阳平,如努、武;阴平转向阳平,这种转化较为常见,如租、佳、篇等;去声转化为上声,如克、黑、色等;去声转化为阴平,如药、麦、脉等。正阳方言阴平的调值不是很高,33或44的居多,暂定为44;阳平听起来较明显,可定为24;上声不是很明朗,曲折不明显,听起来像阴平,有时又接近阳平,暂定为213;去声比较容易区分,可定为41。
  四、总结
  方言是语言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近年来方言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方言学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虽然方言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但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需要语言学习者不断努力,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刑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皮乐敏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430079)

河南正阳方言语音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