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1年第9期 ID: 148662

[ 欧阳健 文选 ]   

野猪林\十字坡与《水浒》

◇ 欧阳健

  莘是著名的古城,但莘县有野猪林、十字坡,以前却没有听说过。笔者接到莘县人民政府“十字坡、野猪林与水浒文化学术研讨会”的邀请,想从县志查找有关记载,翻阅民国二十六年重修的《莘县续修志》,无论山川、古迹,都不见野猪林、十字坡的踪影;又翻阅道光十九年叙本《观城县志》,卷一舆地志·乡里“在坊堡”下,见有:
  东门内外街 马家沟 于家沟 王家沟 野猪林 朱家庙 琉璃井 桥下村 高家庄 高菜园 岳家坊 吕家村 三里庄 周家村 路家村 郭家海 红庙
  按古观国,春秋卫地,汉置畔观县,东汉更名卫国县,隋开皇六年(586)改为观城县,1943年1月与朝城县南部合并为观朝县,1944年秋恢复观城县建制,1952年7月与朝城县合并为观朝县,1956年3月观朝县撤销,原观城县辖区划归范县,1964年9月范县划归河南省,原观城县辖区划归山东省莘县。则在坊堡之野猪林,确在今莘县境内。
  据网上资料载,观城镇东十里、郭海村北一带,1958年前这里曾有一个仅为几户人家的野猪林村,旧属观城县在坊堡管辖,后分别迁入附近的朱庙和马沟村。据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还有茂密的树林,并常有鸟兽出没,令人望而生怵;林中一红墙灰瓦小庙,庙壁绘有五颜六色的《水浒》故事。1992年11月,台胞赵宪霆捐资500美元,由地委统战部许继善题字,在此立“野猪林”碑一通,以为寻访古迹者导游。
  查《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由东京发配沧州,从方位看,莘县之“野猪林”确在可能经过之道。但林冲动身两三日间,天道盛热,棒疮却发,走不动,薛霸又用滚汤把林冲脚面烫伤,第四天挨了四五里,“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有名唤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从行进速度看,可能走不出河南地界,更不可能走到观城镇东的野猪林。
  莘县和范县交界处又有十字坡,相传是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开店、结交江湖好汉的地方。原来有座小石桥,站在桥头可以饱览金堤河景色。桥旁有一亭,亭下有块石碑,上刻有“十字坡”三个大字,1958年修桥时被拆。据说孙二娘的娘家在樱桃园,婆家在张青营,距十字坡均约1.5公里。而民国《续修范县县志·乡保》载“樱桃园”“张青营”。《观城县志》卷一舆地志·川泽“夹堤河”云:“夹堤河在观城东南马陵堤下,自古龙潭导入杜家河,东北至樱桃园,共行十三里入范县界;又东北经金堤口至曹家营,共行二十五里入朝城界;又经关家庄至刘家庄西北入漯水。”(《山东通志》)
  再查第二十六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武松在阳谷县杀了西门庆,刺配二千里外,约莫行了二十馀日,来到孟州道,岭前面大树林边,便是有名的十字坡。阳谷县西邻莘县,南与河南台前县、范县接壤,武松行二十馀日不至于仍在山东地界。书中所写的十字坡,应该在河南省的孟州。
  应该如何看待莘县野猪林、十字坡的传说?正在沉吟之际,《莘县续修志》卷十艺文志一篇《康熙三十年重修冰井庙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拜读之,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重修冰井庙记》作者曹煜,字亮采,号凝庵,江南金坛丁酉(1657)举人,由太仓学正升授,康熙二十三年(1684)任莘县知县。他博学能文,勤于政事,缮修城垣,清查保甲。鲁隄水决,淹灌莘田,力请堵塞,详词剀切,凡二十上,议终不行。莅任八年,卒于官,民为立碑。有《绣虎轩文集》、《有莘杂录》行世(见《莘县续修志》卷三职官志)。今见《绣虎轩尺牍》八卷,二集八卷,三集八卷,康熙间传万堂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收录。
  曹煜是位既有才情、又能干事的一县之长。康熙三十年(1691),地方上拟重修冰井庙,请他这位县领导写一篇记。这本来是件体面的事,却让他面临两难:因为对于莘县的若干古迹,如“弇山有山之名而竟无山,闪王庙有庙巍然而不知其何神,甘泉有泉之名而无泉”之类,他心中早存疑窦;尤其是对于“冰井有井之名而无井”及相关史实,(刘备还是刘秀)更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如何命笔,颇有难度。但作为一县之长,对“庙欲颓而父老欲新之”的好事,不但不能反对,还应持赞许态度,该如何处置呢?
  曹煜毕竟是有功底的,文章劈头一句是:
  古人之文,有传信者,有传疑者。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原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名言,意谓可信的,就作为可信的传下去;可疑的,仍作为可疑的传下去,侧重点则在“择其言尤雅者”。如《史记·大宛列传》云:“《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刺客列传》云:“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栗,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曹煜对神怪持宽容态度,说:“自古神奇之事,传之不少,则结冰呈霞,亦可存之最尔乘中,以示后人。”故换了一个角度,说“古人之文,有传信者,有传疑者”,侧重点却落到了“传疑”,故发问道:
  信可传也,疑胡为而传之?
  是呀,既然是“疑”,应该释疑,应该破疑,为什么还要“传”下去呢?下面,便是他的答案:
  曰:事有徵之国史,访之故老,或文或献,确有可徵考者,此事以信传也。乃献老文亡,而留其影于蔓草荒烟之中,有不可不传,不得不传者。涂歌巷语,君子采之,仍以其信者传之而已。
  有许多往事,“献老文亡”,已不属于“确有可徵考者”,只能归于“留其影于蔓草荒烟之中”的涂歌巷语,但君子仍要采信之,“有不可不传,不得不传者”。这种见解,堪称通达。以此观之,刘备战于莘亭,渴甚思冰,六月饮此而获冰的冰井,是这样;鲁智深解救林冲,又遇孙二娘的野猪林、十字坡,也是这样,我们同应取“不可不传,不得不传”的态度才是。它们都属于“献老文亡,而留其影于蔓草荒烟之中”的“涂歌巷语”,大可效仿曹煜,写一篇《莘县野猪林、十字坡记》,并在结尾处说:“以其平日之所疑者,借斯文以传之考古君子,即以鼓舞父老而董成焉。今而后庙存而余文或传,即可执余文为传疑之信也已。”
  不过,我们能做的可能比曹煜更多。如何看待莘县野猪林、十字坡与《水浒传》的关系,推广开来,便是如何看待现实地与小说创作的关系。从学术上看,现实地与小说的重合,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现实地确实是小说创作的原型和素材,为作者所吸纳采用。二、由于小说的影响,某地民众的牵强附会。野猪林、十字坡不是专有地名,有野猪出没的树林,就可称野猪林,呈十字形的山坡,就可称十字坡。因了小说的流传,莘县的野猪林、十字坡,有意与《水浒传》搭上关系,从现象上看是有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更大的可能是施耐庵确实来过莘县,到过野猪林、十字坡。根据是,他曾任过郓城县的儒学训导。
  明洪武间,郓城周文振著有《周铎笔记》,中曰:“施耐庵于元朝泰定年间曾赴元大都科考,满以为一举成名,不料名落孙山。当时大都有他一位好友名叫刘本善,官居国子监司业。施耐庵投奔他后,便百般周旋。恰逢山东郓城县训导有缺,便去赴任。”(朱希江:《水浒外传后记》)周铎其人,崇祯《郓城县志》有传:“袁州知府周铎字文振,邑人。洪武丙子举人。初授礼部给事中,升江西袁州府知府,刚毅正直,廉能有声。兴学校,重农桑,厘革弊政,见《袁州名宦志》。”康熙《袁州府志》亦有传:“周铎,郓城人。永乐中知府。刚毅自与,廉能有为。兴学崇文,革奸厘弊,卒于官。”郓城吴店村有刘司业先茔碑碣,立于泰定元年(1324),铭文为国子监祭酒蔡文渊撰。蔡文渊,《元史》有载,为集贤侍读学士、亚中大夫、国子祭酒,曾为曲阜孔庙《赠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孔治神道碑记》撰文,《农桑辑要》作序。以祭酒之身分,为司业刘本善先茔碑作铭,亦正相宜。此碑的存在,与《周铎笔记》相印证,为施耐庵曾在郓城任训导提供了旁证。
  施耐庵郓城任职期间,广泛搜集梁山泊宋江逸事。莘县十字坡东北六十公里处,是武松打虎的景阳岗,正东六十五公里,是水泊梁山。施耐庵到过这里,留下深刻印象,便将其化在小说之中,是完全可能的。十字坡与野猪林的主人公武松、鲁智深,都是外来过客,但故事里又有当地人孙二娘、张青。对比郓城《郓城县志》卷十五张瑞瑾的《宋江非郓城人辩》,曰:“赵宋时有宋江者,史言‘淮南贼’,而《山东通志》乃云:‘或曰郓城人矣。’夫《通志》所谓‘或曰’者,何据乎?殆亦误据小说而云然乎?”这更加让我们相信,莘县人几百年来一直因孙二娘、张青而自豪,民间艺人在这一带串乡演出,都忌讳说唱《武松打店》与卖“人肉包子”的故事,这一民俗心理,正是我们对此类“留其影于蔓草荒烟之中”的故事“不可不传,不得不传”的理由。
  早在宋元时代,“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就进入了“说话人”的表演领域,并且始终是《水浒传》最出色的部分。野猪林、十字坡的故事,牵涉到林冲、鲁智深、武松三个主要人物,足以表明它与《水浒传》精神的宏扬密不可分的联系。
  附:
  康熙三十年重修冰井庙记
  曹煜
  古人之文,有传信者,有传疑者。信可传也,疑胡为而传之?曰:事有徵之国史,访之故老,或文或献,确有可徵考者,此事以信传也。乃献老文亡,而留其影于蔓草荒烟之中,有不可不传,不得不传者。涂歌巷语,君子采之,仍以其信者传之而已。
  余莅莘邑有年,见莘乘所载,往往多疑。如弇山有山之名而竟无山,闪王庙有庙巍然而不知其何神,甘泉有泉之名而无泉,及冰井有井之名而无井,不知昔人何所传而志之。志而究无所传也,笔之无谓,削之不可,亦考古者之无可奈何矣。
  兹里人以重修冰井庙文来请,余召父老而询以冰井之由,则云汉昭烈战于莘亭,渴甚思冰,六月饮此而获冰,以是得名。迨后天将雨,则有霞气出井中云,古志八景中所以有“冰井呈霞”之句也。故立庙井上,井在神座之下,非无井也。余闻而疑之。疑之者何?自古神奇之事,传之不少,则结冰呈霞,亦可存之最尔乘中,以示后人,奈何泯泯不得已。考之史,昭烈涿郡人,公孙瓒以为平原守,想是黄巾乱莘,去平原不远,其追击黄巾,未可知也。史称黄巾围北海,太守孔融飞书求救,昭烈曰:使君知世间有刘备耶?率众趋之。夫以北海之远而不辞,则莘亭之战,必黄巾也可知矣。抑余尤有说者。莘有汉臧宫顿城。宫常从光武征战,光武避王郎渡滹沱至邯郸,莘其必由之道也。则战于莘者,或光武非昭烈欤?抑光趋河而冰坚,此战饮井而六月疑冰,汉代祖孙俱有冰助,则仍余臆说而已。
  今庙欲颓而父老欲新之,余奈何吝一字乎?以其平日之所疑者,借斯文以传之考古君子,即以鼓舞父老而董成焉。今而后庙存而余文或传,即可执余文为传疑之信也已。遂书之。
  
  (欧阳健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350007)

野猪林\十字坡与《水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