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369

[ 张佩贤 文选 ]   

不拘一格教语文

◇ 张佩贤

  最近,在一次年级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中,两位教师对同一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处理方法,引发了组内老师们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参作用的思考。
  两位教师教的都是《少年王勃》一文(苏教国标本第六册第九课),理解诗句过程具体如下:
  案例1:
  师: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一小节描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的意思。
  生: (生浏览课文、很快发现)第3小节。
  师:好的,请你说说“秋水共长天一色”什么意思。
  生:就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师:非常好。那“落霞与孤鹜齐飞”呢?
  生:就是“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好的,刚才我们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接下来请大家背一背课文第三小节。
  案例2:
  师:哪位同学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的意思?
  (生读课文段落)
  师:将诗句和课文内容对照,你发现了什么?
  生:(思考)顺序不一致。
  生:诗句先写了近处的野鸭,再写了水天一色,而课文是先写远景,再写近景。
  生:我想是因为运动着的野鸭容易最先引起别人的注意。
  师:有道理。是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14个字中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层次非常分明。
  师:那位都督听到这句诗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称王勃为“奇才”。请你再读一读诗句,你觉得“奇”在哪?
  (生自读体会,部分学生对照前面的课文内容读)
  生:我觉得这两句诗写的景色特别美。
  生:这句诗读起来特别有气势。
  生:(突然地)老师,落霞能飞吗?落霞不是指夕阳落山时的云霞吗?
  (师微笑不语)
  生:我知道了,那一只野鸭在飞,晚霞也在轻轻飘荡,王勃就写它们一起在飞了。
  (生哇,惊叹状)
  生:我还发现了“秋水共长天一色”也很妙。其实赣江的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颜色,此刻在落日的映照下,作者说“与长天一色”就太美了。
  生:也许就是“半江瑟瑟半江红”呢。
  师:同学们,落霞本无意飞,秋水本没有色,但在诗人王勃的笔下都有了别样的风采。怪不得都督忍不住拍案叫绝——
  生:(齐) 奇才!真是奇才!
  师:其实文章中对都督的描写是一处侧面描写,我们再找找看,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对王勃的侧面描写?
  
  第一位老师根据教材后的问题设置,围绕“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展开教学。另一位老师则将目标定位为赏析诗句,体会诗文中用词的精妙,并感受文章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后,老师们围绕这两节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A:我认为第一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在第113页中明确指出:“在这两句话的教学中,教师不要作过多的分析与指导,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赏景中感悟。”第二位老师教学目标的确定,我个人认为有些偏难了。
  教师B:我更欣赏第二位老师的目标确定。教学参考书也只是以多数学校和多数教师的实际需要为目的而设计的,很难照顾到不同层次学校和不同水平教师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也应该从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换句话说,语文教学参考书只是教师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向导”,而不应该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紧箍咒”。实例2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确定教学目标,从课堂的教学效果来看,孩子们学得很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入地体会了,将教材用活了。
  教师C:语文教学参考书是为了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编写的,目的是为教师备课时提供一些方便。其实,过去曾有一些语文教育专家不大主张为语文教材编写教学参考书,认为那样不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钻研教材,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的百花齐放。但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特别是那些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学校的教师,迫切需要有一本分析教材、指导教学的参考书。因此,苏教版编写的语文教材,也有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但是,教学参考书并不能代替教师对教材的独立钻研,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来确定教法,组织教学。
  教师D:我在网上还看到有一位老师教学这篇文章时,将《滕王阁序》全文印发给学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背诵比赛呢!人们常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无定法。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是因人而异的,它和个人的思想、阅历、性格、爱好有关,这些又都会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另外,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还要因学生的实际情况、课文内容、教学目标而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认真研究学生,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有个性地处理教材,有个性地设计教案,使教学活动尊重实际、贴近生活。
  “教参”,顾名思义,是教学参考书。其实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它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课堂是开放性的,如果一味地按教参备课,不加改变,往往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既限制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也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教者应该在教参运用上体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在教材理解上体现自己的独特思路,“不拘一格教语文”,这样才能以教参的创新运用、教材的创新理解、教法的创新设计,为课堂教学的优化迈出坚实的脚步!
  【作者单位:南京市鼓楼区天正小学】

不拘一格教语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