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340

[ 仇建华 文选 ]   

“鲜活”的思维,“灵动”的课堂

◇ 仇建华

  课堂教学活动尽管有不同的结构模式和活动过程,但是大体都包括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等基本环节。要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就需要创新。创新是课改的灵魂,而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移则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要让学生动起来。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思维必须动起来,只有思维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获得真实的能力。
  一、 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心动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
  例如,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时,我播放《春天在哪里》的片段。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雨霏霏的美景,教师引导:“多么美丽、迷人的春天哪!小鸟也来聚会了,让我们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快打开书读读吧!”同学们怀着好奇心,也带着好胜心,兴趣盎然地读起课文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举起来,围绕着小鸟的话题——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又怎能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呢?
  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师要让课堂有一种节奏美,让学生始终保持“心动”状态。如学习《荷花》一课,学生借助拼音读通顺课文后,为了让学生的识字兴趣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我出示自己采摘荷花、荷叶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也想摘一朵漂亮的大荷花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那就快快开动脑筋记住这些大荷花上的字吧!”于是他们或独立探索,或合作记忆,一会儿工夫,一朵朵漂亮的荷花、荷叶被摘走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他们学得多轻松呀!只有学生一次次心动,学生的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始终处于探索中,这样的课堂才会不断迸发精彩的火花。
  二、 积极参与,让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这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如在教学《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画、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又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海底是个奇异的世界”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组讨论、圈、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的效果。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讨论的问题也更有个性了,学生的参与率也有了较大提高。
  三、 合作探究,给课堂注入生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定要创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散思维,活跃思维。可以这样认为:学生就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 “异想天开”。让学生思维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新式的积极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离不开合作。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去合作。合作,不仅包括生生之间,也包括师生、学生与家长以及学生与其他人之间,通过分工、交流,互为资源地进行学习。在新世纪,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共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合作与交流的技巧,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服务,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如教学《克隆之谜》,对于克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学生争论不休。我就让小组展开讨论,集中集体的智慧攻破难关。在相互补充、合作交流中,问题迎刃而解。其次,让学生选取最具特色的方式进行合作展示。合作展示的方式很多,如分角色表演读、课本剧表演等等。通过这些别具特色的合作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语文的综合素养,活跃了课堂,发展了自我。
  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处置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试想,这样一些弱势群体也能带着兴趣参与课堂,这样的课堂又怎能说不是百花齐放、生机盎然呢?
  为了让他们动起来,我尝试了分层教学,就是要给他们供应偏饭,创设条件,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并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另外,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我还经常作出激励性评价。例如:“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激励他们继续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鲜活”的思维,“灵动”的课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