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育机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生“心理基地”上引起的心理效应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才干。它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与说服力、应变力与组织力,以及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去引起学生共鸣的力量。教育机智的本质乃是教师智能的机敏性和灵活性,是教育艺术的一种。它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它只能在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被掌握。
教育机智的不可或缺性
1. 在特定背景下的必要性。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导致未来社会的变化无穷,站在21世纪这个常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社会、教育世纪的地平线上,面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我们自然而然会将目光投向教育。尽管教育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万能钥匙,但教育确实是人类应对挑战的有效方式。我们相信以后很长时间内教育将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更是离不开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奇思怪想、奇言怪行的学生也常常会在课堂教学中制造状况,教师们面对这些时要能做到冷静沉着机智应对,以不变的理念应万变的状况,这也是社会和时代对教师能力的呼唤。另外,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他们的认识水平、道德情感、学习动机、自身的修养素质等各不相同。再者教师和学生亦存在着知识、能力、涵养等各方面的差异,且教学环境自身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因而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发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随机应变能力——教育机智。课堂教学中体现的教育机智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师生矛盾转化的艺术。因为许多在教师意料之外发生的突发事件都是由学生引起的,而课堂教育机智正能恰当体现出处理这种教与学矛盾的技巧。简言之,在社会这个大背景和课堂这个具体背景下都离不开教育机智。
2.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必要性。教育机智不仅在特定的背景下是不可或缺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从对教师的评价与对课堂的评价这两方面来阐述。
(1) 对教师的评价。在对教育机智的界定中,我们已明显看出,教育机智蕴含着教师扣动学生心弦的感染力;蕴含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变力和组织力;蕴含着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对教师的评价自然不能忽略教育机智这一重要因素。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优秀的教师,而教育机智对评价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必要性也已十分明了,因此教育机智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 对课堂的评价。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上课的前提,两者缺一不可。可如今的“讨论加发言”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着一种形式,真正有质量并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做主人,有创新意识并提高的课堂并不多。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其《和教师的谈话》中写道:“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马卡连柯也说:“如果教师在需要生气的时候就生气甚至比和颜悦色更有效力。”没有“宽”的柔性,教育便失去了可塑性、机动性和灵活性;没有“严”的刚性教育,便没有了原则性、制约性和稳定性,教育活动会失去依据准绳章法。
因此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课堂的教育机智也显得日益重要,教师只有能自如掌控教育机智,课堂才会是有生气有意义有效力的好课堂。也就是说对于课堂的评价离不开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的运用
1. 处理问题行为的机智。问题行为,指在课堂上出现的妨碍教学、干扰学习、给教学带来麻烦的各种行为,主要指违反课堂纪律,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其表现主要有:(1)恶作剧,如趁前排同学起立时,后排学生抽掉凳子,让前排学生坐空;(2)节外生枝,如教师要求用“气呼呼”“我最爱”造句时,有的竟然造出“爸爸妈妈吵架时气呼呼的”“我最爱吃东西”等引起哄堂大笑;(3)矛盾冲突,如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互相闹矛盾激化,当堂争吵或打架;(4)小动作,如不专心、开小差、看课外书、说话、交头接耳;(5)无故迟到早退,并且进出教室重手重脚;(6)逆反心理,教师说东他偏往西,教师说“不要打哈欠”,不说则已,一说满教室哈欠声不绝于耳。以上6种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不管哪一种出现,都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处理这类偶发事件,要求教师:一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异常现象,随时把握学生听课的情况,及时运用眼神、声调、临时提问等手段去巧妙地处理,尽量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二要在偶发事件发生时沉着冷静、理智耐心、避免感情用事;三要善于利用临时发生的情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自发事件为活的教材,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和教育,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情绪,因势利导,使学生“移情”于教学。
2. 处理涉外事件的机智。涉外事件,指不是由于学生,而是由外界某些偶然因素的干扰引起的事件。例如:教室外传来的古怪声音,或有人找,更甚是因急事“破门而入”等,这类事件同样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致教师不得不停止上课或停止课堂的讨论。
处理此类教学事件,要求教师:一要暂停讲课,先稳定学生的情绪;二要随机应变,迅速处理,并善于“化险为夷”;三要巧妙地提出一些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上课的“茬口”上。
3. 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备课,考虑再三,但仍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失误,如在朗读声中读错了音,在板书时写错了字或有些问题没能在备课过程中关注到,等等。每个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都可能遇到程度不同的自身失误,这就需要学会和掌握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
要处理自身失误,教师一要沉着冷静,不要手忙脚乱,然后思考对策,选择最合理的办法纠正。二要态度诚恳,承认错误,及时纠正。当然,态度诚恳也要讲究方式,运用机智。三要力避出现错误后还没有考虑成熟就急予解释,结果漏洞百出,造成第二次失误。甚至为失误辩护,或一会儿一个说法,或与学生争论不休,这些都是不明智的做法。四要善于动脑,巧妙处理,最好把出现的失误变成督促学生学习和教育学生提高认识的动力,即不但解决自身问题还使学生提高了认识。
教育机智的培养
综上所述,教育机智实质上是一种瞬间体现出来的临场智慧和才艺,是能敏捷果断、准确判断和恰当处理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它不是在教师备课时便能准备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工作积累,对教材对学生深度了解后才能培养的艺术,甚至可以被称作为教师高度责任感与智慧的结晶。下面便先叙述一则案例再对教育机智的培养作进一步的说明。
【案例】安徽的吴华兵老师有一次上公开课,可能由于情绪紧张,在班长喊“起立”时竟莫名其妙地摔倒了,班里顿时乱成一片,桌椅的响动声,学生的惊叫声,一时全向他涌来。但坐在地上的他却在刹那间无地自容后无比轻松起来,因为他知道他所担心的所有疏漏都没有他摔的这一跤显而易见,他所刻意追求的完美已无法实现,他只有脚踏实“地”平“地”而起了。他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然后面带微笑地向全班同学说:“谢谢今天的值日生,因为他把地扫得很干净,你们看我的衣服一点也没有脏。”说着他来了一个360度的单脚立地旋转。乱哄哄的课堂立刻变成了一个笑声的海洋。等大家笑声小了些以后,他又说:“如果大家能够记得这样一句话,那这一跤也就没白摔。”说着他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让你在平坦的路上摔倒的是你自己,走好你脚下平坦的路。当他转过身来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教师机智幽默的感佩,也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赞许。
这是较为典型的案例,从中对教育机智的培养也是可见一斑的。笔者认为对教育机智的培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1. 正确的理论素养、渊博的知识、科学诚恳的态度。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从天文到地理,从远古到未来,从微观到宏观,无不想知。随着各种传播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许多新知识,他们能提出各种各样的、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正确的理论素养和渊博的知识。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教师还应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从而避免对不断更新的知识一无所知。当然教师的科学诚恳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做到万事通,但可以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其次,教师还应了解与专业学科知识相关的一些知识,应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修养。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是说仅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而是要渗透到学生生活活动的一切时空范围内。且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学会探索,从而能自主学习。
2. 良好的思维品质,沉着的性格特征,独立的意志品质。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形成教育机智便离不开自身思维品质的良好训练。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还必须具备沉着的性格特征,教师只有具有沉着的性格特征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始终对学生循循善诱。当然,教师独立的意志品质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只有具有了优良的意志品质才能在处理问题时独立地作出决定,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张皇失措,在困难和紧迫的情况下能发挥自己的力量。正如案例中吴老师在公开课上遇到的特殊状况,在多数教师看来肯定是再尴尬不过的,甚至有的老师会连继续上课的勇气都没有了,但正因为良好的思维品质、沉着的性格特征和独立的意志品质,使得他在短暂的“无地自容”后顿时“无比轻松”起来。另外,具备独立意志品质的教师不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的影响,能批判地接受意见,更不会对学生的无理要求做出让步。在确信学生懂得自己要求正确的前提下,始终坚定不移地要求学生,毫不动摇和妥协。
3. 了解学生的类型,在长期教学中逐步培养教育机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特定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很不相同的,这就使得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认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气质性格等各方面都不尽相同。这种差异表现得千差万别,也就对教师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形成教育机智,首先应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的年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家庭及环境、学生集体的优良作风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应付自如。
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离不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育规律的掌握以及教学能力的锻炼,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尊重、信任和期望,即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总之,倘若一个教师没有正确的理论素养、渊博的知识、科学诚恳的态度、良好的思维品质、沉着的性格特征、独立的意志品质及对学生深刻的了解,是不可能处理好意外情况的。
【参考文献】
①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416页。
② 高诺波林:《教师入门》,1975年版,第307页。
③ 赵春平、温余梅:《浅谈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第50—52页。
④ 王福友:《面对发展的未来而教育——适应新世纪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与实践》第7期,第11—14页。
⑤ 沈建新:《课堂机智例析》,《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 第14期,第40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沈高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