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328

[ 刘卫国 文选 ]   

课堂评价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动力

◇ 刘卫国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思维和情感体验的及时总结和调控,是促进课堂学习活动和谐发展的有效杠杆。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评价仍然存在“追求标准化的答案与思维模式”,在教学中追求“单一化”与“一刀切”,注重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训练等现象,不仅泯灭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发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应摆脱“甄别与选拔”的标准,以关注生命价值为支点,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 激动、期待,搭建个性发展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满怀信心的期望,能够转化成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产生“期望效应”。在教师的期望下,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会异常活跃,有着展示自我生命的欲望和勇气,并能达到最佳的兴奋点,使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和谐统一,这样的评价无疑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的确,给学生一个激励和期待,他们定会还你一个永恒的瞬间。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位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评价堪称精妙:“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期待的话语如同甘泉流进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源泉。“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不挫伤孩子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乐于接受。“不信,你试一试”,旨在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大师的教学评价艺术由此可见一斑。
  二、 自评、互评相结合,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评价共同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耐心地协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融入到评价中来,变“要我评价”为“我要评价”。当然,参与评价的个体要对问题的观点有一定的感悟、批判和发现能力,才能在评价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省,经过再创造过程,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案例】《丑小鸭》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指名学生读“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猫吓唬他”三个短句后,指导学生互相评价。
  生1:我觉得他读得很好,不仅没有读错字、漏字,而且语言流畅,很有感情,我听后真的感受到丑小鸭好可怜、好可怜啊!
  生2: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感觉真的没法在家里待了……
  当读到“小鸟叽笑他,猎狗追赶他。他没有朋友,只好孤零零地走着,泪水扑嗒扑嗒往下掉”时,学生评价道:
  生3:你读得很流畅,但是音太直了,应该让人感到他被小鸟讥笑,被猎狗追赶,连树林里也不能呆了那种孤独、绝望的心情,那样眼泪肯定就会“扑嗒、扑嗒”流下来。
  师:同学们读得精彩,评得也很精彩,希望你们一个个都能成为漂亮的小天鹅。老师祝贺你们!
  【剖析】课堂是师生演绎智慧的舞台,是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也应该是丰富而灵动的。生生互评,这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思。通过评价真正地让学生走进文体,读出原作的味来。构建个性化艺术课堂评价,不仅能丰富学生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潜在机智,开启心扉,引吐真情,促进儿童生命的逐渐觉醒和显现,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 明确指向,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航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依据,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由于遗传、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所以教师的评价指向一定要明确。当孩子的认识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时,教师的评价必须予以引导,为学生指明方向。
  【案例】《狐狸和乌鸦》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学到这儿,你想对狐狸和乌鸦说些什么呢?
  学生沉思片刻,踊跃发言,其中一位学生说:我想对狐狸说,可爱的狐狸,你真聪明,竟然能从聪明的乌鸦口中得到喷香的肉。谁叫乌鸦爱听奉承话,上当受骗是自找的!
  其中一位教师是这样评价的(惊讶):你的想法很独特,其他同学都没有想到,好样的!
  而另一位教师却是这样评价的: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值得肯定。但像狐狸这么狡猾,靠欺骗别人的办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它以后还会有朋友吗?没有了朋友它会快乐吗?所以,它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学生马上答道:聪明的!
  【剖析】当学生发言有明显的错误时,教者仍激励评价说“你的想法很……”,课后还理直气壮地解释,我们要尊重儿童,要蹲下来看儿童。这导致学生黑白不分,是非不明,价值取向偏离。千万别认为,否定就一定意味着伤害,纠错就是不尊重的表现。课堂上,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取得正确的价值判断,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教师、同伴应因势利导提高认知水平,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才是顺应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
  实际上,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如果我们教师心中装着每一个儿童,课堂评价定能创生出富于灵动的课堂,学生就会一直处于开智的兴奋状态,焕发智慧生命的熠彩,从而不断获得内驱力并不断发展。那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樊集小学】

课堂评价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动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