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聪明识字始,汉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重大。新课程强调识字教学,增大学生的识字量,为阅读和习作,乃至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识字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识字的高峰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而低年级就要认识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可见识字量在低年级所占比重之大;同时小学生的识字量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毫不含糊地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多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低年级儿童完全具备大量识字的潜能,只要遵循规律教学,就可取得惊人效果。因此我们提出,让学生识了字后,多读书,熟读书,并放手让学生写话;然后,通过阅读、写话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不断巩固、识字的成果。这样通过多种学习途径,使学生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进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识字、阅读、写话三者的开放、整合过程中不断积淀、逐步提高。
一、 认写分流,大量识字,在语境中识字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脱离具体词义和语言环境孤立地教儿童识字,是很难准确理解字义的。因而我在字词教学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中有读,读中有识”。并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如提早认识常用词语“人、妈妈、儿女、中国、是、我……”后,马上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如:“我是中国人”“儿女爱妈妈”等,把识字教学和加强词句的训练结合起来,把字词放到语言环境中去,让学生在识字中认识客观事物,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这样,孩子们认了字,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也提高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
我把需要认的字编成谜语、儿歌、顺口溜、童话故事让学生读一读,如“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需要学生“写”的字则鼓励学生组词、造句,一句话有了具体的内容,就能读出意思来。另外还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把要求学生做的事、家庭作业等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并按要求去做;开学初,让每个学生自制两张姓名卡,一张贴在课桌上,方便其他同学随时认识该学生的姓名,另一张让学生练习发姓名卡,巩固识字用;识路牌、看商店名称、识商标;给家里的器具贴上自己写的名称,提倡有事给老师写条子……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与字词反复见面,不但提高了识字及学习各种知识的积极性、自觉性,还体会到识字的重要性。当学生认识的方块字一天天增加,识字达到一定的量以后,我又适时鼓励学生读《补充阅读》《童话故事》这些课外读物。
二、 联系生活,自主阅读,在交流中识字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阅读、识字,利用生活环境识字,是有效的识字途径。
1. 家庭环境中识字。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的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的环境识字,这当然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进入班级后,我要求家长配合。例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的认读;让孩子认读家庭电器的标签……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我定期布置这样的作业,并开展成果汇报活动,促进孩子养成识字习惯。在阅读中及时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或者虽然还没有教过却自己学会的生字,适时表扬、经常鼓励,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与阅读的结合。
2. 社会环境中识字。社会环境有广泛的识字空间,我充分利用孩子所接触的事物进行识字,如广告牌、门匾、字幅、商场。例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有认识招牌的方法,“我在上学路上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店名。”学生带来了自己收集的各种各样店名的卡片和同学交流,并与自己感兴趣的字宝宝“说话”,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汇报。如学生对“金”感兴趣:
生:我认识“金”,这个字我在“金城”摩托车上见过。
生:我也认识这个“金”字,金店的招牌上就有。
生:“金六福”酒的广告词中也有这个金。
师:再来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宝宝?
生:对了,我的同桌的名字里就有个“金”字。
生:我爸爸的钢笔上有“金星”标记,中间就有这个“金”字。
学生通过“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有新发现”这一过程,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还凭借教材有意识的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养成识字的习惯,又通过交流,促进了自主表达。
3. 学校环境中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鼓励学生在校园环境中识字,认识校园中的植物标签、标语,教室中的物品也贴上标签让学生认字,利用板报、画廊、班级的学习园地的布置等,让学生交流课外学到的新字,如在班上专门设立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自己独立制作或在家长帮助下制作的生字卡片、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互相交流、学习。在教室一角开辟“每周一诗”园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或请家长帮忙抄下来,或从网上下载下来,贴在“每周一诗”里,既识了字,又陶冶了情操。
教学中,通过识字与阅读、口语交际的结合,儿童得以认识新的事物;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提高了儿童的认识水平,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这样综合使用生活中的识字资源,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好习惯,又使学生在识字中得到了乐趣和成功感,从而产生更强的识字动力。
三、 拓展阅读,提前写话,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学用结合是开启儿童心智的好办法。识了字就要用。用多了,用熟了,自然用得好。可以这样说:谁学用结合得好、结合得早,谁就在发展智力上占了优势。在低年级,以语言训练为中心,把识字、阅读、写话结合起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用结合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紧扣儿童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和生活实际需要。
在与家长交流时,指导家长给孩子买或借适合儿童阅读的课外书看,一年级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三字经》《中国神话传说》《汉字的故事》《成语故事》。二年级推荐书目:《格林童话全集》《弟子规》《中国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等。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识字又促进了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认识更多的生字,并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好段用专门的摘抄本摘下来。
一年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但要说得清楚、完整、流畅、准确,还需进一步训练。特别是受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是片面、简单、肤浅甚至是错误的。因此,说话写话教学中,我总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说话、写话,正确认识事物,从而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提高儿童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另外,我还积极鼓励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让学生读短文,学说话,学写话,多看课外读物,通过看、说、写来提高识字的效果,特别是要求“写”的这一部分字。我从学生开始学习写字后,就指导学生练习写话。从写词开始到写句,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三句话,从写几句话到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写正确、写完整、写通顺。这样学生在写话中逐渐巩固所学的字,当然,不会写的字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来,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请教他人或查字典解决,从中也能学到许多生字。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