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366

[ 裴昌洲 文选 ]   

生成,使课堂产生魅力

◇ 裴昌洲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其间学生产生的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的契机,甚至是整节课的一个精彩亮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把握教学动态,用心捕捉、及时搜集、有效筛选这些突然出现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瞬间生成新方案,并将其引向深入,把学习活动推向高潮。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 捕捉课堂中的资源,创造精彩
  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生成性的,教育的契机是触手可及的,教育的精彩是可以生成的。
  对于课堂中学生突然出现的不同声音,教师不能以一句简单的表扬轻率地放过,殊不知教师常挂嘴边的廉价的夸奖,不但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思考的真正价值,反而会使他们思维的火花在教师每天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表扬声中泯灭。倘若教师不能机敏地抓住那些生于动态中的问题,将一个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思考,带领学生深入探究,阅读教学依然难以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只有依据一定的目的,把握课堂中不断产生的新的关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才能使课堂变得富有研讨性,富有创意和动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产生不断创新求知的欲望。
  二、 质疑中生成,创造精彩
  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赤壁之战》时,有位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故事有怀疑,整个故事过程有许多的破绽,只要出一个问题,历史就要改写,比如黄盖有如此把握吗?周瑜会轻易同意?”我及时地利用这一疑点上了一堂好课: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想想,一般会露出哪些破绽?
  生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产生怀疑——黄盖是真的投降吗?
  生2:曹操看到东南风很急,为什么想不到敌人用火攻呢?
  生3:一旦看出黄盖前来假投降,曹操出兵怎么办?
  ……
  师:这些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从文中的语言来看,为什么这些假如都没有发生?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集中力量攻破疑点。疑点解决了,整个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学生质疑是多角度的,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他们的问题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正是学生创造性的开始。学生提出问题就是新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集中力量攻破疑点,我们的教学就会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创造精彩。
  三、 直面课堂上的意外,创造精彩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必然使课堂呈现多变性和复杂性,常常会使教师的预设和实际教学产生差异。我们要直面真实的课堂意外,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具体进程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使课堂再次“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到最后,我说:“同学们对课文理解得这么深刻,又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课文有不对的地方,这么宽的江面怎么会只有一只船?”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个接一个发表意见。有的说:“惟见,就是只见到,没见到的不能说没有。”有的说:“文中写李白伫立着,在凝视,说明他在盯着一个地方看。”有的说:“对呀,李白一直紧盯着孟浩然的船,其他的东西就看不见了。”有的说:“即使江面上的船再多,也进入不了李白的视线。”学生们理解得很深刻,使教学进入高潮。课堂由学生的生疑,引发了多姿多彩的个性化表达。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捕捉其中不协调的信息,把握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机敏地驾驭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灵性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界集小学】

生成,使课堂产生魅力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