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和技能的训练过程,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各种教学因素互相作用,产生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又起很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能够真情投入,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导入,尤其是学生的情感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学理论认为,导入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整篇文章的兴趣和态度。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导语设计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能将学生的心抓住,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期待欲,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使教与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学中,能围绕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体裁、写作背景等方面的特点、重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设计新颖而别致的导入环节,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天地,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般地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伊始的导语,一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
2.符合教学内容
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导语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即使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不能拿过深的教学内容作为导语,否则学生无法接受。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变化。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驾桥铺路;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5.导语要短小精悍
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常用一些导入方法:
1.由问题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章节教学之始,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该课的学习目标、研究主题。
2.由故事引入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史中,充满了动人的妙趣横生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需要,选用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以开头有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小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故事及相关事物产生兴趣,从而仔细听下去,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缩短课堂和生活的距离,既可以在美的意境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又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到寓教于乐之效果。
4.由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
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5.由社会热点导入
以社会热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能促使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命,关注人类发展。
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不同,导入方法和内容也各不相同,但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
苏中原,教师,现居江苏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