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促进作用。那么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评价,在评价中成长呢?
一.在语文教学中引进有效的评价方式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为此,语文教学中的评价首要任务是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教学时我经常放手让学生朗读,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的朗读,在评价中提高朗读的水平。
1、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评价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来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2、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评价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自评就是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想象丰富,有很大创意性,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行为或作业做出自我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二.语文教学中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教师要用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鼓励性评价语言要丰富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绝不能吝啬赞许与鼓励,使他们感到满足和驱动。要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三.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效评价要贴切
1、语文教学中评价语言要有真情实感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使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2、语文教学中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要多样化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如何完善语文教学评价,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很有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生观,是否强调教学的的评价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我相信,只要我们广大教师有意识的去努力,就一定能使语文教学评价变得更科学、更有效。
王正属,教师,现居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