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1期 ID: 140890

[ 李春伦 文选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李春伦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呆板的、无法言表的内容予以跨时空地形象再现, 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图文并茂,声像毕备,这样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第一,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总能给学生以兴趣。”每个语文老师都希望学生对自己所带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凭借一本课本、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一张嘴,几本教学资料或者再多上几张挂图、一块小黑板实施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会一改过去“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它借助计算机采集、加工、存储、输出信息极为快捷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的充实,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变浓了,学习投入了,教学效果也自然会显著地提高。
   第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配以声音、图像,直观形象,这样既做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能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如在教《变色龙》一课时,在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服装、人物形象及其人物形象意义之后,我投影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我在黑板上板书快七八分钟,之后我又利用节省的时间,让学生想像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事件后巧遇将军的情景,并进行说话训练。说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最后还要求学生把最合理的情节写出来。这样,学生多方面地进行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
   第三,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有利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效果。众所周知,中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们从语言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从图象信号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够接受知识内容的65%。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因此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春》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一边欣赏春天的美景,一边听课文朗读,效果自然要比单纯地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好得多。
   第四,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可以变抽象为直观,降低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是靠文字来完成的。从阅读课文到理解课文实际上是将文字变成直观形象的过程。因为受到知识视野、生活阅历等因素的限制,青少年学生大多只能概念化地理解课文,要把文字演化为真切的形象,往往难度较大。多媒体技术正好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多媒体能以它声像、动画上的巨大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教《愚公移山》时,将故事情节制作成简易动画,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故事内容,并把握课文主旨。
   第五,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控制与主导地位,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学会独立思考。多媒体教学提供的种种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景,实现了师生、生生互动,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
  
   李春伦,教师,现居安徽凤台。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