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一直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主要作用。但是,当学生学习代替了教师讲授的核心位置时,教师如何重新演绎语文课堂的起承转合呢?
目前,我们正在构建活动单导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每组3~5人)为单位,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单所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课堂上“以学为主,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起承转合就是做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开启智慧的引领者、活动过程的调节者、学习激情的助推者。
一.起: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活动单导学课堂由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活动连接而成,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活动中,习得知识,练就能力,发挥潜力。
学习活动设计要坚持目标性和主体性原则。活动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紧扣学习目标,任务明确,要求具体。
二.承:开启智慧的引领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开启智慧的引领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过程、引领思维方向,有目的地引领学生由一个活动走向另一个活动。教学引领要根据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温故知新的过程性,体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深入的顺序性。其中,情境设置就是开启智慧的心灵钥匙。课堂上当学生在活动中心灵深处受到触动时,教师的即时引领就像是一柄火炬,一瞬间,点燃了情感的火焰,使感动得以生成、表达得以流畅、情绪得以升华。
三.转:活动过程的调控者
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适时的调控,其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更加严谨、合理、有效。
一方面,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要进行适时调控。教师要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置身于课堂的日常管理中,让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学生及时回归学习活动,要引导小组成员自我监督、互相监督,人人都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
另一方面,对小组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更要多加调控。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安静地思考、自由地争辩、自然地生成。我们要让更多的学生有序地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四.合:学习激情的助推者
教师在课堂上的合,一般指对课堂教学的总结、提升。而活动单导学课堂上的合还包括教师对每一个活动环节的即时评价、总结、点拨和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通过对学生精神的引领,进行思维导向,不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性。
1.即时评价。教师要深入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即时评价,规范学习行为,引领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动因。
即时评价也可以安排学生个人自评或组内、组间的互评。这样做,充分发扬民主,强化合作意识,增强组内凝聚力。
适时的评价手段在课堂上点燃了学习激情,形成了鞭策后进、鼓励进步、欣赏他人、互相竞争的良好氛围。
2.即时总结。教师对活动过程要作即时总结,总结已经习得的成绩,总结前一个活动中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继续前进的信心。
3.即时点拨和提升。在学生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作一些方向性点拨,促进学习成果的自然生成。比如,当学生阅读、讨论进入了某种意境,对作者描绘的某种情境有所触动时,教师要灵活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及时点拨、提升,推动强烈情感的生成,强化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语文课语味就更浓了。
活动单导学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比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学生主体性的显现,需要教者的呼唤!课堂上,教师要有对学生拥有无限潜能、禀赋尚待开发的认识,要有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情境的营造,要有活动过程中的相机诱导,要有对学生展现自我学习成果积极性的保护。语文老师,要做好起承转合的工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
丁佐林,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