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1期 ID: 140852

[ 曹红 文选 ]   

文言文翻译的几个小技巧

◇ 曹红

   文言文翻译是整张语文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抓准得分点,力求得全分。如何做好这道题已成为同学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古文翻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即使这样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也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平时练习中,要注意练习“操作程序”,这就是:第一步,将古文中词的现代汉语的意义对应着写下来。第二步,看不能理解的句子是否有词类活用、名词状语、前置宾语等情况,尤其要注意词类活用。第三步,看有无需要调整的地方(移位、增补、删减等)。
   完成以上三步后,如仍有不甚理解的字词,就要靠猜读完成了。猜读能力的高低,靠语感,也靠技巧。笔者认为,以下三大猜读技巧值得一用。
   一.用组词法推断语意
   古代汉语常用单音节词来构词。单音节词是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来表情达意,所以就可以用组词法来翻译。可以使用这一方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单靠机械记忆根本不能解决翻译文言实词的问题。因为,学生虽然学过很多常用的文言实词,但在阅读课外文言语段碰到文言实词时,还是很难回想出其全部义项,有时虽然也能回想出,但也很难确定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其次,词语的义项一般都有古今联系:有的是完全继承,如“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病梅馆记》)中的“解”,就与现代汉语词汇“解开”“解除”中的“解”同义;有的则有所发展和变化,如常见文言实词“道”,在“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过秦论》)中是“方法”“原则”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汇“医道”“茶道”中则为“技艺”“技术”的意思,古今意义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运用组词法就可以解决很多实词问题。
   另外也可借助成语推断语意。成语是古汉语的瑰宝,是古汉语运用的经典。靠成语猜读词意,常能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欣喜。如 “假以大权”中的“假”结合“久假不归”中的“假”为“借”之意就可明确意思。如重庆卷“殚财不足以奉敛……”中,结合成语“殚精竭虑”即可知“殚”是“尽”之意。值得注意的是,利用组词法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言实词的翻译问题。比如,它就不能运用于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翻译。但是,它还是拓宽了我们翻译文言实词词义的途径。这就提醒我们,使用这一方法时应该灵活,不可死板。
   二.借助句子对称性推断语意
   文言文中对称结构比比皆是,利用对称结构,成功推断出词语的词意、词性和活用类型应不费力。如:“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译文:接连几代为农夫,父亲因仗义为朋友而死,儿子因尽忠为国君而死。
   又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在对称结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中,考生应不难理解“用”字是“任用”的意思,“行”是“施行”的意思,分析此对称结构,也为相对关系,故可得出:“舍”可解释为“不任用我”,“藏”则可解释为“隐藏、退隐”之意。
   另外还可利用句子结构来进行翻译,有些句子我们可以确知宾语的含义,这样就可以推知谓语的解释。
   三.借助句子结构进行翻译
   文言文也有主谓宾之分,在翻译文言文过程中,找准主谓宾也可帮助翻译。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如果这个词是谓语,我们可以根据它来推断宾语的意思,当然在推断时既要注意可以作谓语的宾语,又要根据宾语的本身来推断。同样如果这个词是宾语,我们也可根据宾语来推断谓语的意思,如“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根据宾语“天”,“承”可译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而且文言文常常会省略成分,这样做也会帮我们找到省略的成分,更好地理解句意,弄清句子的意思,从而很好地理解文章。
   以上文言古文翻译法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考生若复习中多加思考和运用,定能提高自己的文言翻译能力。
  
   曹红,教师,现居吉林通化。

文言文翻译的几个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