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它对写作的影响不可小觑,所以老师、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合理利用互联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网络语言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学生网上冲浪必然避免不了接触到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网络语言具有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广阔等特性,正是因为如此,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有语言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拓扑,病毒、防火墙等,相当于语言中的书面语;第二类是网络使用者用于交际的常用词语,也就相当语言中的口头语:如美眉、大虾、斑竹、菜鸟等(从构成方式来分析,大致有如下几种:1.谐音;2.缩写;3.新造合音混合词;4.制作表情符号)。其中第一类网络语言由于其专业化的特点,使用范围仅限于专业人员,本章在这里主要谈第二类网络语言对写作产生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义学纲要》徐通锵)我们从以上权威的定义来看,应该可以推断,网络语言在实质上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它并不具有完全的语言的特征。
然而由于网络语言能为上网者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使使用者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得到表现,有鲜明个性,所以对现有语言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自然也对写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对写作内容的影响
九零后的学生写作文时不出现“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它”的文字表达形式,就是不与时俱进,就是跟不上潮流。而教师却由于年龄以及生活工作条件的差异,很难掌握不断更新的网络语言,所以在作文批改、评价中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2、对写作效果的影响
常有同学在日记、周记、作文中开篇“哇噻”,收篇“酷MAN”,让人甚为忧心。古人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真正的美文应能使人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能让读者触摸到作者灵魂。然而在充斥着“哇噻”“美眉”“酷MAN”的文章中,能触摸到作者怎样的灵魂,能给人带来怎样的美呢?在充斥着“你的头发好Q”之类文字的文章中,你还能感受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你还能感受到“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坚定信念?
当然,如果单纯拒绝网络语言也并不明智,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一位语言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但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行,这其间有个度的把握问题。“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有着便捷的优势,也能满足部分网民休闲、宽松的心理需求,但主要媒体在使用语言、语汇上,应该强调依法正确引导。”所以说,当学生的文章中出现个别网络语言时,我们不要去责怪他们,而要巧妙地加以引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写作时运用网络语言也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不盲从原则、雅俗原则、扬弃原则,让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和网络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网络信息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学生网上冲浪所浏览的有关信息必然会对学生的写作心理、写作内容产生影响。
1、对写作心理的影响
不少同学在网上冲浪时,比较喜欢到论坛、博客、个人空间里去做客。初中生大多懂得了“言为心声”,看多了别人的博客、空间,必然也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博客、空间,也想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当然,网上冲浪也跟吃饭菜一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有同学热衷于打游戏、聊天、看影视。面临写作时,或者到作文书上抄一篇或者网上下载一篇了事,或者更有甚者两手一摊,我就不写了。
2、对写作内容的影响
网上冲浪造成了传统作文内容与网络内容的矛盾。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强调小资心情,文章中经常出现的词汇是房间、静静、悠闲、咖啡、西餐、品味等等;也有同学在写作时热衷于写古怪诗词或歌词,游戏攻略,网络游戏的简介、人物以及情节的复述;更有的同学大概是看太多香港电影中关于“古惑仔”的内容,在作文中甚至叫嚣“读书苦,读书累,读书不如加入黑社会”。
王帅,教师,现居江苏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