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1期 ID: 140904

[ 蒋辉 文选 ]   

在言语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活性

◇ 蒋辉

   语言是活性的,也只有活性的语言才能被随时调用、激情喷洒,最后语言的活性才能成为人的思维的活性,成为人的心灵的活性,成为人的创造的活性。在江苏省“杏坛杯”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赵娟老师执教的一年级《鲜花和星星》在这方面给我的感触颇多。
   一.在学习字词中获得语言的活性
   在导入课题,学习词语“鲜花”和“星星”时,赵老师是这么做的。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猜猜是什么?
   生:鲜花。
   师:(出示一朵花)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猜到了,是鲜花。(老师在黑板上贴上词语“鲜花”,卡片是花瓣状的。)谁来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什么样的花可以称作“鲜花”?
   生:五颜六色的花才是鲜花。
   生:是植物生长出来的花才是鲜花。
   师:(左手举着鲜花,右手举着卡片)这是“一朵鲜花”,一起读。
   (齐读,开火车读。)
   师:鲜花不只一朵,(出示“一朵朵鲜花”。)谁来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也可以说“朵朵鲜花”,一起读。
   (生齐读。)
   在学习“星星”时也是这样。
   词语一旦与语言环境割裂,它就会失去活性,学生学得枯燥不说还会削弱语言表达能力。赵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词语时,不是把词语与语言环境割裂开来,而是先通过具体的形象感知使学生懂得这个词语的意义,然后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提供丰富的变式,把单一的词语变成了一个个模块,便于整句运用时任意调用,使词语变活了,拥有了生命力。
   二.在语句学习中获得语言的活性
   在学习诗句“到了晚上,花儿睡了。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时,赵老师同样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读懂到运用的过程。
   师:太阳落山了,到了晚上,花儿睡了,多美啊。(出示第一句。)谁来读?(生读,声音比较大。)
   师:花儿睡了,睡得多甜哪,谁来读。
   (生轻轻地读。)
   师:我们一起读。(做着睡的动作带着学生一起读)
   师:花儿睡了,我们别打扰他,那我们来数星星吧,1、2、3,数得清吗?
   生:数不清。
   师:(出示: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是啊,这里一颗,那里一颗,怎么能数得清呢?谁来读?
   (生有声有色地读。)
   师:(指着画面)蓝天中到处都是星星,这就是“满天”。(板书:满天)老师再送给你们一个词“繁星满天”,(点击出示词语)一起读。
   (生跟着老师读了两遍。)
   师:这些星星在干什么?
   生1:他们笑眯眯的,在对我们笑。
   生2:他们在眨着眼睛。
   生3:他们在向我们招手。
   师:这样的星星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读一读这段话,让老师感受到你们很喜欢这满天的星星。
   (生有感情地读。)
   师:这满地的花,满天的星星多美啊。(播放动画,老师配乐范读。)
   师:同学们能学着老师的样给动画配上音吗?
   (学生练习后纷纷给动画配音。)
   现在,我们有很多课堂把读作为感悟语言的重要手段,这本身值得提倡,但有时又陷入了机械地读、泛泛地读的怪圈,学生只是一味地昏昏然地读,语言是记住了,但少了些灵性。赵老师也是指导学生读,但她带着学生走过了一个由理解到积累再到运用的过程,语言便有了活性。她首先通过动作让学生读懂了“花儿睡了”,通过看画面数星星读懂了“满天的星星”送给了学生“繁星满天”。通过想象星星在干什么,赋予了语句浓浓的感情,积累了情感性的语言。又通过给动画配音使学生在兴致勃勃中运用了语言。这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中学生学的语言是活的,不会烂在记忆的仓库里。
   三.在拓展练习中获得语言的活性
   学习的语言是否真的活了,最好的检验方法是换个语言环境看学生能否运用,赵老师在学完课文后就是这么做的。
   师:世界就是这么美,美的事物还有很多,你看……(逐幅出示满池的鱼儿、满天的云朵、满地的羊群、满塘的荷花。)
   师: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句式:我最喜欢_____ ,这里_______,那里_____,真比_____。)
   学生练习后说得很精彩。
   此时的学生俨然是个真正的小诗人,从学生精彩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学的语言是活的。这个环节既检验了语言的掌握程度,又使所学的语言转化成了鲜活的生活语言。我想,今后碰到同样的情景这些语言就会像汩汩的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蒋辉,教师,现居江苏常州。

在言语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