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和曹禺的《雷雨》,都写到了爱情,写到了少爷与丫环的爱情。在那动荡的新旧交汇的年代里,他们不顾一切地相爱了。试问,他们为什么会相爱?他们的爱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在《雷雨》中,两位少爷同时爱上了在周公馆做佣人的四凤,但他们的爱是不一样的。
周冲拥有可喜的性格,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他对社会,家庭,以至爱情都有许多憧憬。他不了解他自己,更不了解他的周围。一重一重的幻念茧似地缚住了他。他看不清社会,也看不清他所爱的人。在爱情里,抓住他心的并不是四凤,他爱的只是“爱”,一个抽象的观念,一个渺茫的梦。“他年轻,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许多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他在鲁家对懵懂的四凤说的白日梦也正证明了这一点。他爱四凤是因为四凤在他的心中“心地单纯,懂得活着的快乐,知道同情,明白劳动有意义,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很有主张”。所以当四凤不得已说破了她同周萍的事,在四凤将和周萍离开的时候,他说:“我忽然发现……我觉得……我好像并不是真爱四凤。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闹。”于是他慷慨地让四凤跟着周萍离开。使他伤心的不是因为四凤离弃了他,而是哀悼着一个美丽的梦的死亡。这不像一个爱人在申说,而是一个梦幻者探寻着自己。
大少爷周萍则又拥有另一种爱情。四凤对于他来说是一剂灵丹妙药,初见到她,就觉得她“活”。昔日的记忆如巨大的铁掌抓住了他的心,四凤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新鲜空气,他发现他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流淌在四凤的身体里。她固然粗,没有经过教育陶冶的女人细致,但她有青春,有热血,与她在一起,他的心豁然清朗,他看见了内心的太阳,他想“能拯救他的女人大概是她吧!”于是他把生命交给这个女孩子。
在《家》中,丫环鸣凤与三少爷觉慧的爱情则显得更具有普遍意义。作为丫环,鸣凤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她原来在大小姐房里干活,大小姐常常跟她谈归宿,这在她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大小姐去世后,她内心更加孤独寂寞,而且在看到五太太房里的喜儿的悲惨遭遇之后,她更加希望有人会把她拯救出这个家。这时同样对她颇有好感的三少爷觉慧走进了她的视线。对她来说,觉慧是她获救的希望,她并不希望跟他平等地生活在一处,她只想做他的忠顺的奴隶,不过是他一个人的奴隶。而对于觉慧来说,鸣凤是这个家里唯一给予他无私爱的人,她会为他祝福,每当他看到她那比嘴还会说话的眼睛,他甚至可以找到他生活的目标。鸣凤是善良和纯洁的象征。
两部作品中,少爷与丫环相爱的缘由各不相同,那么爱情的结局又将怎样?
在《雷雨》中,三位主人公都死了。周冲的梦死去了,理想如一串一串的肥皂泡荡漾在他的眼前,一根现实的钢针便轻轻地将他们逐个点破。理想破灭时,生命也自然化成空影。而周萍与四凤,在得知两人竟是亲生兄妹后,也都相继身亡。先前的激情不再,即便一个新的生命已经诞生,但他们必须承担上辈人犯下的罪孽。他们是封建家庭的牺牲,仿佛一切都在冥冥之中,顺理成章地成为现实,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便只能葬送在这个烦躁多事的雷雨季节。
在《家》中,鸣凤与觉慧的爱情依旧只是个泡影。鸣凤被冯家要过去作冯乐山的小老婆,她自然是抵抗,最后投湖自杀。平日里丫头们的骂人术语里,“给人家做小”也就是一句。可想而知做姨太太是多么痛苦的事。然而她没能力改变。大小姐教过她,“死”字便是薄命女子的唯一出路,她很相信。虽然死亡前还有一会儿的犹豫和不甘,但很快她认识到自己和觉慧不可能走到一起。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业,她不能够拖他的后腿,最终她喊着他的名字纵身往湖里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觉慧得知后自然伤心难过,厌倦现在的生活,然而斗志带领他重新振作,与不公的命运抗争,相信这也是代鸣凤一起向这个社会作出激烈的反抗。
总之,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在那样充斥着封建礼教的家庭里,少爷与丫环的爱情没有正当的权利和合适的机会。正如觉慧在鸣凤死后感叹:“我的确爱她。可是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我同她怎么能够结婚呢?”在觉慧的脑子里,鸣凤是孤立的,而且她还有整个礼教和封建家族做她的敌人,所以这场战斗中,鸣凤完全失败了。试想一下,如果几位主人公并未去世,周萍与四凤并非亲兄妹,他们能幸福美满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飞上枝头做凤凰的故事是不可能在那个年代里发生的,发生的只会是封建礼教对人类最美好感情的摧残。
刘于飞,教师,现居江苏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