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1期 ID: 140924

[ 尹兰珍 文选 ]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 尹兰珍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发起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而后引起了很多教育学者的关注。这一理论把教学活动从“艺术”提升到“科学”,即教学不仅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教学效果也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
   “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效益,即一定的时间内追求学生的最大发展。
   一.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中的常见误区
   (一)将教学任务等同于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以为使学生在试卷上获得高分便是有效教学,往往将教学任务等同于教学目标,认为将那些知识点全部教给学生就足够了,而没有训练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完全摒弃旧的教学模式,一味追求教学新模式
   多媒体技术及其他教学手段的发展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多种手段,有的教师认为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形势,一味求新求异,完全摒弃了旧的教学方式,这样也是错误的。例如学习《长江三峡》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三峡的壮丽风景,我们播放了相关影片和图片,学生对三峡的了解非常直观和具体,他们的爱国热情也得到了激发。然后我们还要给学生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表现中心思想的修辞手段,并分析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最后是探析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的能力。这样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才算完成了。
   (三)教学内容出现偏差
   同样一篇文章,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并不相同,而对于教学内容的确立往往出现偏差。如果教学内容偏差,即使教学方法再花哨,教学过程再精彩,教学也是无效的。
   选入课本的语文课文一般都具有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的双重性,语文教师一方面需要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是挖掘文章的原生价值(知识传播价值,情意交流价值,消闲价值)。要注意教学价值是本,原生价值是末,不能颠倒本末。如果把原生价值当作主要价值,不着眼于它的“如何传达信息”,这就导致我们的教学内容出现了偏差。例如《荷塘月色》,有的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几遍课文之后,就通过大量教学画面来欣赏荷塘月色的美,但是扔掉了对这篇优美散文的意象美和语言美的体悟,对于语言的表达技巧等没有真正领会。
   二.提升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有效教学的执行者是教师,要提升有效教学首要的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做到最基本的三点:一是根据新教材更新观念;二是勤奋,自己敢于和富于创造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一味的照搬;三是多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反馈,不能教完就万事大吉。基于以上几点,教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没有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对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2.不断学习和积累,扩充知识储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程度。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能停滞,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3.加强反思和总结。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只有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才能实现专业成长。
   (二)紧抓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有效。如果不备课或者备课不充分,那么这节课将很难成功。有效备课要满足三个条件:目标有效,内容有效,教法有效。其次课堂活动和教学环节要有效组织,使课上时间发挥最大效用。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组织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能得到提高。最后说课后的有效复习。课后学习时间要追求效率,不要打疲劳战。与题海战术相比,设置适当数目,锻炼能力明确的题目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多反思,多总结。
  
   尹兰珍,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误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