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ID: 155576

[ 万岚岚 文选 ]   

浅谈对民工子弟学生的爱心施教

◇ 万岚岚

  浙江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外来的务工人员较多,是农民工集聚程度很高的经济强省。据浙江劳动保障网的抽样调查统计,目前浙江省农民工总数1793万人,企业中农民工人数已达到632.32万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7.2%。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嘉兴、金华等市,人数均在百万人以上,温州超过200万人,义乌等地的农民工人数已经超过了本地人口。外省籍农民工尤其以安徽、江西、四川、河南、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籍居多,占外省来浙就业农民工总量的73%。农民工为浙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为浙江的税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浙江经济与社会的繁荣与活力。外来务工人员长期在外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就学问题一直以来较凸现,外来务工者子发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浙江省外来务工人员最迫切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能否处理好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浙江经济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和谐浙江建设,更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发展。
  临安市的工业经济产业以电缆电线和生产节能灯为主,其中节能灯的生产又以高虹镇为龙头,在高虹镇的节能灯大小企业大约有一百二十多家,大型企业约有十多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链可谓高度集中,因此前来务工的外地人员也相对集中,据不完全统计,高虹镇本地人口大约一万多,而外来务工人员却达三万多,远远超过当地人口,他们的子女就学也就成了高虹镇政府的一大问题。今年8月的开学状况统计可见,小学1—6年级每班的外来民工子女就学人数超过70%,而初中部则100%完全是外来民工子女,因而如何处理好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教学问题也深切关系到高虹镇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高虹镇社会的和谐。让农民工安心工作,让他们的孩子享受当地孩子的同等教育成为高虹镇政府和高虹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形成全体教师积极配合,政府和农民工热忱努力为这些孩子型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的共识。
  一.政府出资 营建环境
  高虹中心学校中学部的旧教学楼已属危房,走廊前端用钢筋支撑着,再这样下去将有危险,鉴于此,今年下半年镇政府决定出资,拆除旧房,建造一幢新的教学楼,让这些孩子在窗明桌净的教室里学习,同时也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设施,让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走进教室,不仅能使当地孩子享受,也能使这些外来务工子女能充分享受到先进教育设备给他们带来的学习上的便利与快乐。
  二.学校重视 关注孩子
  学校根据农民工子女的特点,展开爱心帮教。
  2.1 针对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强,克服了学籍管理上的难度
  农民工流动性非常大,哪有好的工作就往哪走,孩子往往随着父母流动,学习环境不稳定,经常读了没几个星期就不读了。而学校老师完全不能掌握,这就增加了学籍管理难度。为此,学校构建以学生信息为主,教师课堂随时了解情况、及时反映的实时管理体系。
  2.2 德育教育的无连贯性,导致思想教育的难度增加
  基于民工工作的不稳定特点,决定了其流动性强的特征,因此其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没有连贯性,也就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与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混在一起;而父母因忙于上班,无暇顾及或明知也无法教管。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沾染不良习气的学生,不仅不服老师的管教,还有的对老师大喊大叫,甚至谩骂老师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影响学校的教学,使得思想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
  2.3不同地区的教育层次差异大,教材不一致
  浙江教育是走在全国的前头,教材自编,独自成系,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内地和西部不发达省份用全国部编教材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受的教育内容就浅显许多,跟不上当地的教学水平,学习较吃力,形成心理落差。尤其是一些小学在家乡读,初一或初二才转到浙江来读的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需要爱心帮教,教师辅以教育平等理念,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4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行为教育不给力
  农民工往往一家三四口租住一间房子,在那十几、二十几平米的房间里,吃喝拉撒都在一起,家人朋友的说话声、电视机的吵闹声等常使得孩子无法做作业,不能专心致志学习,导致第二天的作业不能按时上交,形成抄作业现象;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够。而父母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有限,不懂如何关心子女的学习,对自身的言语行为也不注意,尚不能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鉴于上述四个特点,学校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语行为,开展四项竞赛和多项学习活动,让学生把注意力投放到学习上来,使他们能关注自身的学习发展。同时,学校也积极联系家长,构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外联内教的互动平台;学校对学生一有任何细小动向,就通过平台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及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动向,以引起家长对子女的高度重视,从而敦促他们关心子女的教育。
  三.教师给力 关爱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其职业特点显示从事这项工作要有爱心,有奉献精神。而高虹中心学校是今年8月刚刚成立的,其初中部(实是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刚从六所学校合并中分配过来,外界老百姓不明就里,认为在这所学校的初中部上班的教师都是很差的老师,流言蜚语四起,对初中部的教师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于连累家属都抬不起头来。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老师顶着压力,积极配合学校领导,本着咬定爱心教育不放松、平等帮教不放弃的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1关注学生心理,促其健康发展
  民工子女普遍都有一种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外来人员,家境贫困,父母又是打工的,比当地人低一等,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这些民工子女就分成两种类型:咬牙上进爱学和自暴自弃。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对爱学的民工子女,加强其学习信心,鼓励其积极探索精神,随时指点,并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增加不同的学习量;对那些在自己当地就学习不好,自身基础差,加上浙江的教育基础较高,因此明显跟不上学习,产生自卑感,在课堂上不专心学习的学生,教师就积极引导,开导他们,与他们谈话,“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努力帮助他们卸掉沉重的心理负担。在课堂上使他们从集中注意力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再到二十分钟等,一有好的表现就表扬,促使他们对自己建立起自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
  3.2建立家长联系平台,及时汇报学生状况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分地点、民族和性别。柏拉图说“无知是万恶之源”,对自己孩子不懂如何教育,也是一种无知行为。因此,学校和班主任与家长建立了一个联系平台,学生每点滴的学习情况,都通过这个平台,发放给每位家长,使每位家长及时知道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共同联手敦促学生的学习。
  3.3课堂温馨,师生关系融洽
  “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的新理念,如何让这些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是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鉴于民工子女的自卑心理,上课不敢举手发言、胆小的特点,教师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戒备心里,让他们慢慢地融入到课堂中来:并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这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对答错问题的学生,淡化他们的错误感,或以淡淡的微笑进行鼓励;师生关系融洽。
  四.结束语
  杜威认为:一个自由、宽松的、兼容并蓄的社会对形成人的性格方面有很大的影响。而学校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只是该社会成员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其中课堂又是老师和学生施展智慧和相互交流的舞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很多中学生也往往以老师的行为为楷模,进行模仿,教师的行为守则对他们的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平等的教育环境和一个温馨而充满爱心的课堂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爱心传递学习与帮教对民工子女的成长教育尤为重要。
  言传身教,温馨和谐,这是家长和学生所需要,也是整个社会所需要。苏格拉底曾说“美德即知识”。在我们这个民工子弟的学校,尤为关切。
  
  万岚岚,教师,现居浙江临安。

浅谈对民工子弟学生的爱心施教

  •  / 尚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