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ID: 155541

[ 柳硕夫 文选 ]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 柳硕夫

  阅读是一个宽泛而又空洞的话题。我们提倡让学生多读多写,以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实际上学生似乎也是在阅读,阅读的面也不可谓不宽,但实际上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仍然不高,我们也采取了许多办法,诸如写读书笔记、摘抄等等。但是,学生在考试时的阅读成绩仍然不理想,这表明,学生平时的阅读是走过场的,他们读的是好看的,不是有用的;读的是形象的,而非理性的;读的是手边随便能找到的,而不是精选的。可见指导学生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有重点地阅读是阅读的关键。
  一.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
  经过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课内阅读文章,从一般的现代文到文学作品的欣赏,再到文言文的阅读,品类齐全,阅读的篇幅也较大,因此,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怎样依靠教材上课内阅读的文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是我们指导的重点。学生自己阅读,其实就是对传统的讲解法的一个突破。这是更灵活多样,有利于智能发展的教法。教学有法又无定法。毛泽东同志曾把方法比作桥,要过河就得搭桥,没有桥,完成过河的任务势必成了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适合学生的教法,也就没有实在的教学质量。而这适合学生的教法即是要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己动手。比如我在给高一学生一古文的历史散文单元时,在重点分析了《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文之后,让学生根据我提示的“理解字词、理解段落、理解篇章”的三部曲来阅读《触龙说赵太后》,并让学生互相质疑,同学们提出了有关字词、文化常识以及人物形象的一些问题后,我让同学们自己查辞书,互相交流,加深印象,最后讨论得出:触龙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和出色的爱国者的形象,非常准确地把握了全文的主旨。
  二.阅读与考试
  通过课内课外指定材料的阅读,学生基本上能够读懂文章。但是,如果在指定时间内让学生分析理解一段完全陌生的文字,特别是散文,学生是很困难的。比如有的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完成得相当差,有些看似送分的题,学生也做错。这就说明,阅读理解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语感的问题。
  我认为,语感不是一般的语文能力,是观察力、辨识力、驾驭力在语言运用上的一种综合体现,包含着丰富的智力因素。语感的形成与发展,以对语言现象的反复感受、体验、积累为基础,同时也包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语言能力训练,这种基础雄厚了,这种训练到家了,学生的语感也就增强了。所以要想学生考试成绩理想,绝对不能离开这种反复多次的语感的培养。语感的获得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也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对文章的理解把握的能力。在最近的一次散文阅读检测之后,我请同学归纳总结散文阅读的特点,并请他们谈自己对散文阅读的感受,同学们都能较准确地提出几点意见看法。可见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这正体现了陶行知的“深望诸生能思想以探思想之本源,能应用以求知识之归宿”的教育思想。
  总之,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方法很多,但我认为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阅读的方法重在感悟。
  
  柳硕夫,教师,现居湖北巴东。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  / 尚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