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ID: 155534

[ 王凡 文选 ]   

中考记叙文阅读解题方略

◇ 王凡

  记叙文是指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它通过对人与事的记叙,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中考记叙文大都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考生要准确答题,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答题技巧。
  一.通读感知全文,整体把握脉络
  1、理清文章的线索或思路。
  组材的线索多种多样,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有的以感情为线索,有的以具体事物为线索。抓住了这个线索,可以很快的理清文章的思路。
  如《父亲的救援》一文,有以下考题: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填写顺序(不超过10字):父亲得知“我”出事→→→小伙事业有成。如果能抓住“父亲的救援”这个线索,就可以很快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填写出对应的内容。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旨。
  这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考生在浏览阅读材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反映出这个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主旨的把握。其方法是“谁做了什么?”
  如,在考《母亲的纯净水》一文时,第一题就是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学生可以按照“谁做了什么”的方法,归纳出:讲述一个小女孩通过一瓶纯净水认识生活,改变现状的故事。考生掌握了主要内容后,对把握文章的主旨,完成其他题目都有所帮助。
  二.锁定答题范围,捕捉有效信息
  1、从关键词语入手剖析全文:
  文中的关键词语对文章的表情达意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理解词语的准确含义就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了这些词,也就抓住了语言跳动的脉搏,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鲁迅《故乡》中的考题:“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三个“辛苦”的含义,仔细揣摩后,学生发现,这是作者要展现的三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我”的“辛苦”是为了生活,奔波劳苦;闰土的“辛苦”是辛勤劳苦;“别人”的“辛苦”是处心积虑,算计别人。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结合语言环境,准确解读语义:
  体会和推敲这些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透过表象去领悟其中的深意。
  如徐州市2008年中考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中的第一题: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能力。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要结合全文来理解,其实它是以花喻人,属于虚写,也就是指每个人都能成才。母亲的话是在我的询问下不经意的回答,属于实写,没有什么深刻含义,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这一自然现象。
  3、抓住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等解读文章:
  记叙文人物形象的刻画多种多样: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
  一般以这样的题型出现: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的刻画使用了哪些方法?(如:划线的句子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的各种描写,就使两个自私、冷酷、虚伪、惟利是图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而作者每一处描写也都是透过人物性格特点来深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题。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以人为本的心智活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读者不是阅读的奴隶,而是阅读的主人。阅读过程既是对作品的理解过程,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所以,中考的时候,大都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如《美好的声誉》的最后一题:读了本文,你觉得怎样才能赢得美好的声誉?在课内阅读蒲松龄的《狼》最后一题也是: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见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语言的品味和艺术手法的鉴赏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抒情等手法又不可缺少。在记叙文中,议论一般起到阐发事件的意义,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华文章的中心的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与态度。中考当然也离不开对语言与写作技巧的考查。这种检测大多侧重与内容的联系,而不是为语言而语言,为技巧而技巧。
  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得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同学们应重视语言和技法的品悟鉴赏,对语言及写作技巧的表现力要有理性的认识,并作出初步的评析。
  总之,中考记叙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的认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考生只有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准确答题。
  
  王凡,江苏沛县第五中学教师。

中考记叙文阅读解题方略

  •  / 尚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