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逐步明确,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依赖于教师自身的反思和研讨合作平台的成功搭建。而反思、研讨、提升的最好材料之一是案例。案例研究也正在成为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梯,成为校本教研中的耀眼红花。
一.案例研究的基本要求
首先,案例以“真实”服人。案例是记录真相,是对某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正是发生在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极有意义的事件,才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原生态。教师紧拧的眉毛,生气的发问,习惯的定性,明白真相后的变色,尴尬的咳声,用一系列的细节,展示了叙事的生动可信。
其次,案例以“典型”启人。所有的案例都是对事件的描述,但并不是所有对事件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也就是说,案例必须要有典型性:就是叙述的事件所反映的必须要有意义,能以小见大,能从正反两方面给人以启迪,能成为教师快速提升的绿色通道。
二.案例研究的形式和层次
第一,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用心去捕捉案例。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教师只要积极有效地研究教学实践就有足够的案例。那些能够导致教师震撼和觉醒的教学故事,生活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用心将教学生活中的感动、震动记载下来,并诉诸笔端。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捕捉案例素材。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是生长典型案例的温床,也正是因为它“日常”,所以往往蕴含和昭示着教学真谛与“秘密”的故事最容易被人忽视。在日常教学中捕捉案例是一个“厚积”过程,主要依教师能动性的发挥。我们要求班主任写育人日记,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就是学校有意识地引动全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去发现、去捕捉、去积累。
教师在专题研讨中要善于捕捉案例素材。专题性案例是基于教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的教师合作小组,集体参与研究。教师既可以围绕校本课题进行捕捉,也可以抓住校本言论进行捕捉。还可以立足现场捕捉案例素材。这样可以把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多维交流以及教师间的智慧碰撞和教师渴望参与的激情有机融合在一起。
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捕捉案例。教师的教学生命在课堂,教师也只有立足课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那么课堂就应该成为教师能动的捕捉案例的沃土。
第三、教师在捕捉了案例后要善于进行深入分析。对相关事件进行剖析,举一反三,寻找理论的支持,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这实际上就是对捕捉的事实进行反思。案例给我们留下什么,这是案例研究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如果说捕捉的事实是皮,那么蕴藏在皮下的肉就是案例研究的“核”了。
第四、要不断引发教师积极参与案例研究的激情。通过学习案例、捕捉案例、分析案例、应用案例,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得到相应的发展。通过案例评比、案例集锦、案例研讨、案例奖励等多种形式可以引发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热情,教师时时用思辨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每学期的教研成果奖励中,案例可以占到一定比例,还可以将案例汇编成集。
三.教师教育视角下案例研究的意义
案例是折射教师思想光辉的太阳。案例故事的背后,是教师思想的真实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均可在此案例中解读出来。
案例是震撼教师心灵的惊雷。典型案例,能让教师心灵为之震撼并使之觉醒,是启迪教师智慧的钥匙。好的案例不仅给自己以思考,更重要的是给别人以思考,甚至是哲理性思考,它成为启迪教师智慧的钥匙。
案例不是提升教师内涵发展的绿色通道。一个优秀的案例,既能让教师在反思中获得启迪又能在启迪中快迅提升。教师在捕捉这一案例中得到了快速成长,既和学生做朋友,平等和谐友善相处,又和学生愉快合作。“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将成为指导自己今后教学过程的最好理论,教师成长也不是一句空话。
在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的今天,案例研究已成为校本教研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开在课改沃土上的耀眼红花。她正在以多种方式揭示教育理论的真谛,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教师的行动方式。案例属于你的,也属于我的,更属于我们大家教学生活中的一串串动人的音符,让我们去拨动它,弹奏出一首首欢乐之曲吧!让我们去播种她,让她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师玉兰,女,甘肃临洮县文峰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