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ID: 155538

[ 刘俊峰 文选 ]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作文教学建议

◇ 刘俊峰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①—⑤)写作教材内容的分析为依据指出了写作教材在编排上体现的特点,并探讨了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普通高中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写作教材 审美体验 拓展训练 评价改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水平之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水平的一把重要尺度。基于新课标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①—⑤)写作教材内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暗示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进行变革。
  一.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①—⑤)写作教材内容
  这些自新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建设围绕新课程改革,其改革力度很大,成果非常丰富,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写作教学内容编排方面百花齐放,作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这在客观上为提高写作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实验教材写作部分共编排了20个专题,每册4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还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写作练习供师生选用。新课标教材写作部分在编排上显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写作专题内容本身注重人文性和学生审美体验的真实传达。二是更加求实,体现出了新教材的必修性特点。如新课标教材没有将写作心理单列而是融合到写作训练的始终,至于诗歌、小说、科学小品等写作,则做了删除。三是指导性更强。近年考试中对写作的考查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赋分,新课标必修教材前四册侧重于基础等级项目的训练,而必修五则侧重于发展等级四个项目的训练,教学内容符合评价需要,指导性更明确。四是将话题和能力训练点结合起来编排,使训练点更明确、更扎实,教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普通高中作文教学建议
  第一,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人生。[1]
  罗丹说过,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积极参与生活”首先是热爱生活,对看似平凡而无奇的生活要充满爱心,要介入其中而不是做生活的“他人”和参观者。其次是要指导学生如何细心地观察、感受和体验生活,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即真善美。“爱的奉献”是需要爱的心体验的,幸福是需要用不平凡的心态去发现的。人性的光辉、生命的伟大与神奇是要心灵讴歌的。
  第二,拓展写作训练空间。
  事实证明,真正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决定性影响的,恰是学生的自由写作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生练笔不少于3万字”,这个规定同时也是在提示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练笔。利用课外练笔的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的机会,“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应该是个好办法。学生在自由写作中,能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最真切的感受,阐述最真实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高一些,表达自我的胆量自然会充足一些。如果没有这样的自由写作的空间,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难的。
  第三, 改革写作评价方式。
  “过去的作文评价,一般只是对写好的作文进行评价,简言之,是一种结果,因此,采取的是‘结果主义’或‘作品主义’,显然,按照教育评价的理论,这种结果评价更为偏重给学生评定作文成绩,而非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远非真正的教育评价。”[2]这与新课程提倡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是完全背离的。
  写作评价方式的改革,一是要进行诊断性评价,即以评语描述学生作文认知结构和技能的实际水平;二是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即让学生获得作文进步和提高的反馈信息,明确作文中的缺点与毛病,并把学生作文的注意力集中到为达成训练而持续努力上;三是推行总结性评价,即以分数的形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鉴别、评判。
  
  注释:
  [1]秦训刚,蒋红森 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4
  [2]倪文锦,欧阳汝颖 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2-353
  
  刘俊峰,男,甘肃临洮县文峰中学教师。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作文教学建议

  •  / 尚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