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别于纯艺术而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它的生产与发展,与人类社会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艺术设计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因素再现于我们生活相关的设计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而且还具有极为广泛的使用功能。因此,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领域。于是现代的艺术设计课程在各大高校中推而广立。
艺术设计是人类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完美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应当突出艺术创意的设计能力培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前人总结的艺术设计“法则、规律”的教学,而对培养学生的独特的构思,实际的设计能力有所忽视。特别是教育学生如何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于要表现的物质结构之中,使表现物化的更科学,形式的更优美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就更为薄弱。然而,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来源于独特的艺术创意,独特的艺术创意来源于创作灵感。所以,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艺术创意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艺术创意教学,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创作灵感教育。
创作灵感是我们每个从事艺术工作者所必须拥有且一直渴望拥有的。然而,灵感的产生是偶然的、突如其来的、可遇不可求的,不像设计的“法则、规律”那样可以通过归纳总结便可以学习与掌握。怎样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开展灵感教育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集中开展灵感教育的方法。
一.进行本质探讨,开展灵感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要对创作灵感的本质进行探讨:让学生明白创作灵感的产生来源,才能有效地开展创作灵感教育。
从产生来源上来看:创作灵感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兴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中:灵感被归属为创作性思维中的逻辑思维。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灵感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理性思维认识的整体性创造过程。即:创作灵感本质上属于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的突发和顿悟,它的引发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知识的储存和长时间的构思存量。
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展灵感教育,必须教育学生广泛猎涉艺术图画,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存量,勤于构思艺术表现方式,经常训练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在具体艺术设计实践活动中,容易相互贯通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容易产生豁然开朗的精神兴奋,从而引发创作灵感的产生。
二.结合灵感的自身特点开展引发灵感教育
灵感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有着许多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些特点开展灵感教育。
灵感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所谓创新必须无前例,也就标释着灵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教学中要结合灵感的新颖独特的特点,培养学生大胆进行创新思维,经常进行意想训练。只有大胆地、长期地创新思维才会产生灵感。
灵感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偶然性,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我们常听人说——灵感在脑袋里一闪而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灵感的突发性与随机性。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每每遇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灵感来临时要及时抓住灵感迅速记录下来,连续作战一举创作开发而成,挖掘出灵感的最大价值,从而创作出珍贵的作品。
灵感活动的发生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顿悟,具有“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就像当年牛顿在树下看到苹果落地而顿悟出万有引力。古代大诗人李白望月饮酒,诗兴大发,灵感源源不断地产生,写出了千古不朽的美丽诗篇,“将进酒”。只要人们勤于思考,潜心创作,灵感才能不断产生。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努力开发创作潜能,使学生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产生。
三.组织创作实践活动,开展创作灵感教学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展创作灵感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灵感启发教学方法:
1、规定课题,自由遐想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采用。规定某一种特定课题,让学生进行无限自由遐想。比如,设计某个企业商机和广告让学生作出多个创意。设想初稿,并在初稿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创意思考和自由遐想,使更为广阔的艺术画面在大脑中浮现,仿佛有百花盛开,仙山琼阁,霞光万道,无限延伸,丛山叠翠的图影。在眼前呈现这样易于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突然沟通和“原来是这样”的灵感产生。
2、久思则变,另辟新径
学生和大多数从事艺术设计工作者,大多有这样的心境,时常感到创作枯竭。比如有时长时间思考都无心想出点子,让设计者异常苦闷,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暂将此课题搁置,转而进行其他活动。也许会在搁置之后这段“不思考”的过程,寻求到优秀的课题点子。或者是由于长时间思考的课题方向都一致,却久思不得其解。我们也可以将思维反向,朝着与原来不同思考方向方式去思考,从而另辟新径,会获得某些奇想顿悟的产生,从而获得灵感。
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定时非定向作业,即在规定时间里布置多个课题作业,让学生择其一完成,方案可多不可少。有意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及时克服,不变其久思不至,费尽心机,浪费时间走出死胡同。要鼓励学生彼此多交流,相互启发易于获得灵感。
3、原型启易,豁然开朗,设计总是源于生活,源于生活中的物,源于生活中的事,源于生活中的精,源于生活中的景。设计者应该是感性的,敏感生活中的一切,让生活中的所有,成为我们设计的原型,给我们无限的启示,让设计作品的作者有豁然开朗的效用。在灵感教育中,可以带领学生多融入生活,通过写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的喜悦和幸福,存贮丰富的创作素材,积累创作灵感产生的势能。
4、触类旁通,临摹再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设计工作者往往可以从其他领域中吸取到营养,从而受益匪浅,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获得独特的功能。这便是触类旁通,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势将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起来。在灵感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临摹,拍照等手段,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让学生头脑里储备更多的设计元素。
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灵感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思维的教育从来都是漫长而困难的。我们不仅要久育而成形,更重要的是要久育而成习。教育让灵感成习惯,成为设计工作者一生的学习对象。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设计艺术的一门重要学科,艺术设计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创造性思维与灵感相生相伴,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灵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我们应该努力探讨灵感产生的本质,结合灵感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灵感产生。
熊璐,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