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让教育向无痕状态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形式,更是我们追寻的一种教学境界。本文从无痕教育来构建和谐课堂进行了一些探索。目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无痕教育的方式、方法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和谐课堂。
关键词:无痕教育 和谐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品德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思品课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是当前摆在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常采取“读书-分析-提问-讨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味说教,显得生硬、刻板、毫无生气,就其效果而言,学生虽然表面上知道了某些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实际上既不入心也不入脑。在倡导“尊重学生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教学下,思想品德课堂呼唤——“无痕教育”,即让学生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下,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在外在事物的触动下,在自身生活的体验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
一.用宽容心去包容学生的过失
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对学生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无痕教育学生的目的。
比如: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走出办公室便听到教室里一片嘈杂,直到我站到讲台的中间,有的学生还在说话,有的在忙着整理课桌上的书本。我一回头,看到满满一黑板的语文题目。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今天学生是怎么了,难道不知道做好课前准备静等老师来上课吗?刚想发火,一个念头在心里闪了一下,学生也不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事出有因。于是,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轻轻地拿起黑板擦,从黑板的左边一直擦到右边,每一下都擦得有力而干净。我擦完黑板,转过脸,先送给学生一个微笑,很坦然,也很真诚。这一笑,使学生,也使我轻松了很多。我笑着说:“我擦好黑板了,你们准备好上课了吗?”这时,学生们一个个坐得笔直,响亮地回答道:“准备好了!”接下来的课,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兴趣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敏捷,发言踊跃。一节课下来,我教得很轻松,学生们的效率也很高。
是呀!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教师若能冷静地处理一些问题,放下老师的架子,擦一擦黑板,弯腰捡一捡垃圾,给学生一个反省调整的机会,就可能轻轻松松地调整师生关系。教师的这种宽容是对学生一种艺术的批评,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就能创造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带给师生一片艳阳天,达到无痕教育的效果。
二.用公正心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能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和谐,而且关系着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同学这样说,我们的老师可偏心了,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每次上课提问也总是叫那几个学生。是的,你可别小看学生。可以这么说:师生之间有杆秤,那秤砣便是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公正的心,不能偏心。
例如,今年,我任教的七年级班级中就有我的侄女儿。有一次,她回家作业没完成,被我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另外三个同学),她本以为凭我与她的这一层关系一定不会有什么事。同学们也都望着我,看我怎么处理。我当场严厉地批评了她,指出她的错误,要求她自己好好反省。当时,我看得出她很不服气,甚至有点埋怨,可能觉得我作为婶婶一点也不给她面子。晚上,我又把她叫到面前耐心地做她的思想工作。第二天,她主动在课堂上检查了自己的错误,并要求同学们批评监督。在她的影响下,几个平时喜欢拖拉作业的同学也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如今这个班级的同学都能做到不拖拉作业,按时完成作业。
三.用真诚心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角色,放下架子,和学生真诚相处,带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近学生,以情感人,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去影响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思品课堂中,教师传递真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声的表达,一种是无声的交流。有声的表达主要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用自己抑扬顿挫的语调,用感伤或快乐的语音,用真情的流露与表达,让学生听后能受到感染和启发。无声的交流则是用体态语,如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来传情达意。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无不从这扇窗户中一一透出。当学生做了错事的时候,你用职责的眼神去看他,则会起到阻止批评的作用;当学生有了些许进步的时候,你用赞许的眼神去看他,则会起到表扬鼓励的作用;当学生因为胆怯慌张而回答不畅甚至语无伦次的时候,你用热切期待的眼神去看他,则会使他气定神闲、滔滔不绝。课堂上这短短的一瞥的确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上课过程中,眼神的交流是必要的,因为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自己。我给学生的目光表示肯定,学生给我的目光会表现出自信;我给学生的目光表示期待,学生给我的目光会表示更加努力。师生在彼此的目光交流中加深感情,增加信任,我认为这是课堂上的一种享受。我在课堂上习惯于用眼神说话。有时当全场躁动的时候,我总是平静的扫视课堂几秒钟,静等全场安静。这比教师拍黑板击讲台要奏效的多。当个别同学,特别是那些比较优秀的同学偶尔做小动作时,这种无声的注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不仅有效的制止了这种错误的行为,还充分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学生会十分知耻,并从心底里感激老师这种善意的批评。市教研员曾经有一次在给我评课中提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上课总会有意无意的偶尔走神,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是怎样及时地提示他。眼神提示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稍微长时间的注视,就会让学生很好地得到提示。从他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一位老教师的有心、用心和爱心。我也会继续努力搭建好这座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做一名有心、用心、有爱心的好老师,孩子的好朋友。
四.用幽默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幽默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赢得学生轻松愉快的笑声,既能打破课堂上的尴尬,又能给课堂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还能给学生感悟思考的机会,并受到鼓励。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消除学生身心的疲劳;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情感。因此,思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达到无痕教学的效果。
如在一次思品课上我是这样来展示幽默魅力营造课堂氛围的。那是下午第一节课,天气较热,大多数同学都犯困,特别是好些男同学都没精打采的,打不起精神来。我为了让大家清醒一下,让同学们一起朗读书上一段内容,结果男同学的声音很小,读完后,我说:“怎么今天我们教室里坐的都是女生呀?我怎么没听到男同学的声音,男子汉在哪里?”许多男同学会心一笑,拿起书本,准备读了,这时我又插上一句:“好,让我们聆听男子汉的声音!”结果全体男同学个个精神抖擞地读了起来,整节课效果非常好。这就是幽默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用幽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往往能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对同学的表现不很满意,我从没有板起面孔大声训斥或讲一些大道理,而是抓住初中学生不太成熟又渴望成熟的心理特点,轻轻地“幽”了一默,四两拨千斤,既不损伤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教育、教学目的。并且在笑声中学生和我更亲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更喜欢我。如此轻轻的“幽”一默,其效果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最强音,无痕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那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设计的教学活动,演绎了课堂教学的精彩,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品德、懂得一种规范,让教育向无痕状态发展。广大思品教师如能与时俱进,用爱心去承担责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把丰富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那么无痕教育的种子一定能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我们的思品课堂一定能绽放出“和谐”之花!
郭秀雅,教师,现居浙江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