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老舍的《月牙儿》以“月牙儿”作为线索,线性地描写了旧社会女性生活的艰难,用如同散文诗般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旧社会扭曲的社会风气,妇女们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妇女腐朽守旧的思想。她们的悲剧包括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命运的安排、社会风气的腐败等等。而“月牙儿”在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意象,它连接了整个文章,反映了女主人公心态的变化,也展示了妇女们悲惨的命运。
关键词:老舍 《月牙儿》 意象解读
《月牙儿》用如同抒情诗一般的语言,主要描写了一对母女因为生活所迫而沦为娼妓的悲惨过程。从而折射出了当时那种黑暗冷漠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生活的困境,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一.沦为暗娼的原因
母女二人她们家男人去世了,为了生活,她们先是当东西,可是东西有限,基本上能当的全都当完了。最后,母亲是哭着把她头上的银簪给女儿去当,这是最末的一件银器了,虽然最后没有当出去,也依然可以看见当时她们的无路可走的窘境。也就是说,当男人在世的时候,她们是依靠男人而存活的,一旦男人去世了,她们的生活便陷入困境,连最基本的肚子问题也不能解决。在生活上她们完全依靠男人。
虽说在那个时候生活陷入了困境,但是最开始母女两人并没有沦为暗娼,母亲先是整天给人洗衣服,虽说异常辛苦,但至少可以存活下去。但后来母亲不洗衣服了,不知道是因为手上起了层鳞的原因,还是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依旧觉得“饿”的原因,母亲想到了嫁人。的确,嫁人让她们母女俩过上了几年稍微温饱的日子。可是在小学毕业那年,女儿又开始去当当了,她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原点。依靠男人过日子,终究是不可靠的,可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一旦男人离开,生活便无法继续。
这个时候,女儿以为她母亲又要重新开始洗臭袜子了,可是母亲没有,而是头上带起了花,爱打扮了,当上了暗娼。母亲为什么不洗袜子,按理说,为了生存,她应该会选择继续做苦工。也许是因为洗袜子赚的钱实在太少,而且很苦,为了支持她们俩的生活,以及女儿的学费,她没有选择了,只能选择一个赚钱较快较多的方式。
女儿不能忍受母亲做暗娼来养活母女二人的事实,找到校长,在得到校长的帮助后,能养活自己了。这个时候,女儿偶然在一个小胡同里发现了母亲,母亲在拉风箱。母女两人各自生活,勉强可以生存下去。
在女儿去找校长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男人,生平第一次,女儿动了情愫。在男人的支持下,生活继续了下去。可是后来发现他是个有家庭的人,答应他的妻子,离开了他。
离开之后,为了生存,开始找事情做。可是事情并不好找,发出了感叹“妇女挣钱怎这么不容易呢!妈妈是对的,妇人只有一条路走,就是妈妈所走的路”。女儿当上了小饭馆的第二号女招待,她没有卖身,而是自食其力,用劳力自己挣饭吃。为了生存,如果女儿选择卖身就可以赚得更多,这个时候她陷入了挣扎之中。
从第二十八节开始,女儿开始把自己卖给别人,挣得了两顿饭和几件衣服。但她并不想这样做。
可是,若真挣不上饭吃,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一个多月,我找不到事作。
自从再次遇到了“小磁人”,女儿不想把自己专卖给一个男人了,她决定玩玩了。
是的,我开始卖了。把我所有的一点东西都折卖了,作了一身新行头,我的确不难看。我上了市。
这样的生存手段使女儿的身体越来越差,母亲劝她嫁人,可是“因为接触的男子很多了,我根本已忘了什么是爱。我爱的是我自己,及至我已爱不了自己,我爱别人干什么呢?但是打算出嫁,我得假装说我爱,说我愿意跟他一辈子。我对好几个人都这样说了,还起了誓;没人接受。在钱的管领下,人都很精明。嫖不如偷,对,偷省钱。我要是不要钱,管保人人说爱我”。
最后的生活在监狱里。监狱是个好地方,在女儿看来,它比外面的世界好多了,没有那些丑恶的东西。
以上就是母女二人全部的生活轨迹。她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沦为了暗娼,而是在生活无路可走的时候,明白了必须得以“卖肉”的方式维持生存。全文围绕了“吃”,也就是不要饿肚子这个中心展开。全文直接描写“饿”就达到了三十多处:
因为不饿死我,妈才另给我找了个爸!
为了这张嘴,我们得把其余一切的东西都卖了。
1.求生本能的驱使。
这是最表层的原因,因为求生本能的驱使,她们为了吃饱饭,母亲改嫁的做法是可以被理解的。几经波折,现实一步一步地吞噬了她们生存的意志,为了生存,她们改嫁过,洗过袜子,做过抄字员,补过衣服,做过女招待。可是现实不容得她们这样的生存方式,饥饿的感觉把他们逼上了绝路,曾经努力的挣扎最终抵不过命运的戏弄。
2.其次在于社会现实。
我和同学们打听过了,有的告诉我,去年毕业的有好几个作姨太太的。有的告诉我,谁当了暗门子。
正式的妓女倒还照旧作生意,因为她们纳捐;纳捐的便是名正言顺的,道德的。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沦为暗娼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妇女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在女儿年幼的时候,便开始在脑中生根。刚开始她是以这种求生道路为耻的。可是后来,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她渐渐丧失了对其它求生道路的理性思考,渐渐觉得除了这种道路似乎没有选择。另外,这也折射出旧社会女性的局限性,地位的低下,她们依旧没有摆脱男人是女人的饭碗这种保守的意识,她们认为自己的选择,只有嫁人或者是暗娼这种依附意识。
但是不能否认对于知识的追求,她们的思想还是较以前有所提高的,明白知识的重要性,虽然说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很明确要读书。
她对我很好,而且有时候极郑重地说我:“念书!念书!”妈是不识字的,为什么这样催我念书呢?我疑心。
3.还有就是命运的驱使,她们自己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使得她们不得不选择做暗娼这条道路。改嫁却遭男人抛弃,洗袜子使母亲的手长了一层鳞,这一切命运的折磨使得她们对生活感到了绝望,最后只能走暗娼这条道路。至于主观能动性,是她们自己不愿意洗袜子。虚荣、倔强、自负、孤傲的性格缺陷和消极的人生态度是“我”悲剧命运的催化剂,带着宿命论的痕迹。
二.“月牙儿”在文中的作用
1.以“月牙儿”为线索勾勒出了整个文章。
倒叙手法开头: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象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结尾也以月牙儿结尾,首尾呼应。全文以“月牙儿”作为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事件被它连缀起来,成为完整、连贯、和谐的一体。
2.其次,“月牙儿”的出现也反映了女儿心理状况的变化,是女儿感情的寄托。
父亲去世时,“我看见了月牙儿。四外漆黑,没有声音,只有月牙儿放出一道儿冷光。”再当母亲为女儿找到了新爸爸,“是的,在这三四年里我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也许是看见过而不大记得了。”可见“月牙儿”一直作为一种悲观的象征意味出现在女儿的脑海里。
从母亲沦为娼妓的时候开始,女儿对母亲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变得又爱又恨。
我疑心;又常由疑心而想到妈是为我才作那样的事。妈是没有更好的办法。疑心的时候,我恨不能骂妈妈一顿。再一想,我要抱住她,央告她不要再作那个事。我恨自己不能帮助妈妈。
叫我最难过的是我慢慢地学会了恨妈妈。可是每当我恨她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便想起她背着我上坟的光景。想到了这个,我不能恨她了。我又非恨她不可。
每当女儿孤独寂寞,没有办法生活的时候,“月牙儿”就好像她的朋友一样适时地出现,成为女儿她心里的慰藉。这种移情于物、物我合一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小说的诗的韵味。
3.再者,“月牙儿”是一个象征的形象。
月亮作为意象,自古有“凄凉”的意味在其中。古代很多诗文以月亮作为意象,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寂寞无奈。
而本文中,“月牙儿”同样体现着一种悲凉的氛围。月牙儿总是残损的形象象征着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月牙儿微弱的光象征着主人公反抗和挣扎的无力;月牙儿的孤单象征着主人公的可怜而又无助,月牙儿的周遭永是暗夜,时时会被黑暗吞没,象征着主人公处境的险恶。
月牙儿作为一种意象在作品中共出现了8次,这8次出现代表了女儿人生命运的几次大的转折,展示了她由纯真自傲到为生活所迫而自甘堕落的一个详细发展过程。
三.关于爱情
文中是都有爱情呢?我想还是有一点点影子的。
1.第二十节,女儿遇到那个男人的时候,觉得他的笑脸好像笑到她的心里去了,想要怀疑但是不敢,他是那么的温和可爱,不容得女儿怀疑。我想那个时候女儿对于那个男人算得上是一见钟情吧,有种情愫在她心中产生了。
从第二十一节和第二十二节老舍描写了女儿和那个男人相处的状况,当时女儿的心态是非常矛盾的。
我后悔,我自慰,我要哭,我喜欢,我不知道怎样好。我要跑开,永不再见他;我又想他,我寂寞。两间小屋,只有我一个人,他每天晚上来。他永远俊美,老那么温和。他供给我吃喝,还给我作了几件新衣。穿上新衣,我自己看出我的美。可是我也恨这些衣服,又舍不得脱去。我不敢思想,也懒得思想,我迷迷糊糊的,腮上老有那么两块红。我懒得打扮,又不能不打扮,太闲在了,总得找点事作。打扮的时候,我怜爱自己;打扮完了,我恨自己。
她发现“我和妈妈一样了”,便觉得羞耻,觉得自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而同样是靠卖肉去生活的。然后她就变得异常矛盾,她想要离开那个男人,不想再见到他,可是一方面她又离不开他,离开了就无法再生活。
那么,在两人相处的时候,女儿有和那个男人提出结婚的事情吗?或者说,那个男人有主动提出结婚的事情吗?我想,老舍暗示我们是“没有”的。“我早知道,我没有希望”。这里,“希望”指的是什么?是继续这样生活下去,还是说从此拴住了那个男人,结婚成为合法夫妻?文中没有明说,却暗示不管是哪种情况,这样的生活方式最终是被扰乱了的。
果然没多久,一个少妇告诉女儿说,她是他的太太,希望女儿能把那个男人放了,而当时女儿不知道怎么办,又很可怜她,于是就走了。
我不禁产生疑问,她怎么就如此轻易地离开了,她没有预想到也许离开后自己的生活根本无法继续下去吗?文中有说:
“很容易答应那个少妇呀,可是我怎么办呢?他给我的那些东西,我不愿意要;既然要离开他,便一刀两断。”
但是她又不后悔,只是觉得空虚,没有依靠。我想她还是个在骨子里很倔强的女性,也许在两人有关系的时候,男人养女人是理所应当。可是一旦没有了关系,就绝不要男人的任何东西。
2.第四十一节。
因为接触的男子很多了,我根本已忘了什么是爱。我爱的是我自己,及至我已爱不了自己,我爱别人干什么呢?但是打算出嫁,我得假装说我爱,说我愿意跟他一辈子。我对好几个人都这样说了,还起了誓;没人接受。在钱的管领下,人都很精明。嫖不如偷,对,偷省钱。我要是不要钱,管保人人说爱我。
那个时候女儿之于爱情的看法,因为她的社会阅历而已经完全扭曲了,她“根本就忘了什么是爱”。这也就是说,她曾经爱过,知道什么是爱。这也间接验证了我之前对于她刚开始对于那个男人,有爱情的猜测。
后来,她尝试对好几个人发誓说爱他,但是最终他们都没有接受。也可以看出,整个社会对于爱情的观念已经完全扭曲了,因为钱,人们都变得很“精明”,不愿意花钱,却想要吃“肉”。
参考文献:
《月牙儿》的双重主题蕴意 陈国珍2009
命运的轮回生命的隐痛——解读《月牙儿》的叙事裂隙 刁丽英 盐城工学院学报2008
意境 困境——《月牙儿》艺术特色解析 张连义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5
程晟偲,女,湖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