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3期 ID: 155550

[ 邓照岚 文选 ]   

语文早读课不容忽视

◇ 邓照岚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读在语文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沟通听与写的桥梁和纽带,读是说的前提。读又分为朗读(有声读)和默读(心读),泛读和精读。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早读我们一般提倡朗读,即有声读。
  然而,早读课却往往被忽视,学生把它当成了一天中由迷糊到清醒的过渡,老师也把它作为了向正课过渡的踏板,形成了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读的方式单一。心理学上认为,青少年有意注意的时间是有限的。单一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导致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早读课期间要采用几种方法交替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对早读的兴趣和热情。)
  误区之二:注重表面。有的早读,学生读的声音很整齐,但只是机械重复,对读的体会不深。
  误区之三:早读过于散漫。我们提倡学习的开放性原则,但开放不等同于散漫。学生如果没有目标地乱读,时间长了,就会误解为读与不读一个样,读好读坏一个样。
  一旦懒散的气氛形成,读就成了一种应付,可能只有少数自觉的同学去认认真真地做,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读就会失去一种作为语言理解技能的作用。
  那么早读课读什么?如何读?怎样才能读得有收获?
  一、首先要转变认识。要正确认识读在语文学习上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老师,要从我做起。很多老师在自己的身份从一个“学者”变为“师者”后,完全放弃了早读的习惯。师者应以身作则,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体现于言传身教,教师也应该早读。学生毕竟是学生,难以在短期内体会到早读的益处,教师就要根据自己对早读的切身体会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对早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一旦早读成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必不可少的习惯,将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巨大的无可限量的推动作用。
  二、要对早读做好充分准备。这个准备首先体现在认真备课上。备课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学校早读的时间和学生情况安排内容,可以是课本以外的诗歌,优美散文等。老师要像导游一样,将一切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在早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以支持和搀扶。如果教师对早读重视不够,备课也不充分,只是临时安排内容,这样对早读课是一种浪费,也使早读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意义。
  三、早读的方式方法。早读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教师领读。可以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也可以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性朗读,然后由学生模仿;(2)学生领读。可以找科代表或语文成绩好普通话标准的同学进行领读;(3)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跟读。如放磁带或视频录像;(4)学生自读。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朗读;(5)小组互读。一个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相互检查朗读情况;(6)相互背诵。对于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相互检查;(7)朗读竞赛。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在早读课上进行朗读竞赛,一方面检查了学生读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
  四、早读中的交流。在读前,教师要提前对学生的读提出目标和要求,哪些内容需要细读,哪些内容需要品读,哪些内容需要反复读,做到有的放矢。在早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课堂,经常询问学生对于读的体会,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有哪些问题需要纠正,比如:字音、语速、停顿等。
  五、早读后的检查。要保证学生读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读后的检查或评价。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也可以每天进行检查;可以老师抽查,也可以让小组长检查;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检查。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每次检查的结果都要有书面的记录,不但要记录分数或等级,更要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以后的检查和指导。对于学生的进步,表扬一定要及时,这样可以通过早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我们的早读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养成语文早读的良好习惯。
  
  邓照岚,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语文早读课不容忽视

  •  / 尚双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