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8期 ID: 422690

[ 张晶 文选 ]   

英语语言隐喻在《夜色温柔》中的体现

◇ 张晶

  摘要:《夜色温柔》作为美国现代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充满了现代主义色彩。小说在情节设置与细节描写等方面大量使用隐喻、意象和象征等手法,以一种近乎“自虐”的形式描写了人性的反叛与抗争,使小说在充满悲剧意识的大格局下透露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励志情结和艺术美感。本文介绍了《夜色温柔》的故事梗概与作者的相关情况,并分析了隐喻在《夜色温柔》中的体现。
  关键字:英语语言 隐喻 《夜色温柔》
  引言
  《夜色温柔》是美国当代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位来自中产阶级的美国青年医生与一位富家小姐之间的爱情与婚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中腐化奢靡的堕落生活背后隐藏着的人性黑暗。小说运用了大量意识流写作手法,渲染了衰败的主题,将文中角色的病态心理描绘得细致入微。而作品通过男主角堕落和放逐的表象实现其精神救赎的创作方式又充满了现代性。
  一、小说《夜色温柔》故事简介
  (一)小说《夜色温柔》故事梗概
  小说《夜色温柔》是美国现代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聚散离合的故事。年轻的精神病医生迪克·代夫在瑞士苏黎士进行医学研究时参与了对精神病患者尼可·沃伦的治疗。尼可·沃伦是富家千金,由于年少时被其父性侵而导致精神分裂。尼可在治病期间与迪克坠入爱河,迪克不顾友人反对与尼可结婚。迪克婚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为尼可治病直至其痊愈,但迪克却因身心俱疲而日渐消沉。在尼可恢复正常人生活后,迪克结识了女孩罗丝玛丽,尼克则与富少汤米厮混在一起。最终尼可与迪克离婚,迪克只身返美,在家乡做了一名普通医生。
  (二)作者简介
  小说《夜色温柔》的作者是美国当代作家菲茨杰拉德,他被称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夜色温柔》《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菲茨杰拉德出生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家具商。菲茨杰拉德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期间就组织了剧团并为校园刊物撰稿。1917年,菲茨杰拉德参军,但并未参与战争,退伍后于1920年出版长篇作品《人间天堂》一举成名。在与吉珊尔达结婚后,夫妻俩移居巴黎,期间认识了海明威、安德森等美国作家。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他又出版了《夜色温柔》等作品。然而,妻子吉珊尔达生活上的挥霍与精神上的疾病给菲茨杰拉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936年,菲茨杰拉德罹患肺病,妻子也一病不起。在精神濒临崩溃又沉湎于酗酒后不久,菲茨杰拉德于1940年12月21日病逝于洛杉矶,终年44岁。
  二、隐喻在《夜色温柔》中的体现
  现代文学作品与传统作品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是少了直截了当的描写,多了“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其中的典型就是意识流、隐喻、意象、象征等写作手法的运用。这些曲折的艺术手法某些时候会使阅读者产生困惑和茫然,但更多的时候却增加了探究的趣味,也使作品的意境与内涵更加深刻、值得回味。
  (一)色彩使用方面的隐喻手法
  “黄色”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种颜色。比如尼可送给罗丝玛丽一个黄色女包,包里装着尼可找到的大量的黄色物品;尼可精神病发作险些遭遇车祸时身穿黄色外衣;尼可与迪克相爱时合唱的歌曲中有关于黄色银元的歌词;尼可谈到一栋黄色房子被雾气笼罩的话题……之所以出现如此多与黄色相关的内容,是因为黄色在西方国家隐喻着金钱,比如英语中“yellow boy”表示的就是“金币”。小说中大量使用黄色描绘物品与事件隐喻了主人公处于一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结合频繁出现的购物环节、尼可的大手大脚、罗丝玛丽的精打细算,小说呈现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操控一切的现实问题。尼可的姐姐因为富有而对迪克充满轻视,尼可因为金钱对富家子弟汤米移情别恋,罗丝玛丽为了金钱出卖身体……这些情节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物质主义者的批判和对金钱外衣下人性丑与恶的鞭笞。
  (二)环境设置的隐喻手法
  戈赛海滩和戴安娜别墅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典型环境。戈赛海滩原本是乱石堆,迪克亲手将其整理出来,后来成为了有钱人的度假地。海滩在这里隐喻了具备财富、身份、地位的上流社会,然而未整理之前的乱石堆又隐喻了这些所谓的上流社会的本质其实是一堆垃圾和废物。如果没有如迪克一般中产阶级和劳动阶层人民的辛勤劳动,也不可能成就这些有钱人;另一方面,经过整理的海滩成为有钱人的度假地也隐喻了资产阶级通过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的血汗而取得财富的实质。
  戴安娜别墅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环境设置,它既是迪克与尼可初次相识的地点,也是后面众多人物与情节出现的地点。别墅的豪华美丽隐喻了迪克与尼克爱情与婚姻初期的甜美,然而别墅修筑的地点是海滩,这种极不稳固的地基又隐喻了两人爱情与婚姻基础的薄弱。此外,在海滩上筑起的别墅也隐喻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不稳固与危机四伏,以金钱筑起的所谓上流社会其实摇摇欲坠的实质。
  (三)人物姓名中的隐喻
  迪克·代夫(Dick Diver)的姓氏Diver的意思是潜水者,它隐喻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水。迪克误入其中却不知深浅,在深潭中挣扎许久后最终不得不离去;而不可见底的水往往沉淀了不知多少污泥和腐殖,这也隐喻了那些有钱人的圈子里充斥着不可见人的肮脏与污物。
  尼可的名字也是隐喻。尼可与金属镍的英文发音谐音,镍是一种性质比较稳定的金属,银白色,有较强延展性,具磁性,常温下不与氧发生化合作用。此处用尼可作女主角的名字具有多重隐喻:首先是表示尼可如同金属镍的磁性一般充满女性吸引力,而金属镍的颜色又隐喻了初见迪克时的尼可所具有的一片纯洁。年轻貌美的尼可即使是在病中也让迪克一见倾心,当迪克不顾一切与尼可结婚时,尼可对迪克极为依赖。此时的迪克如同尼可生命中的氧气,迪克的存在使尼可有了第二次生命。但是,随着尼可病情缓解直到康复,尼可身上资产阶级上流社会有钱人根深蒂固的劣根性慢慢显露,小说中对她的外形描写从最初的银白色慢慢转变为黄色(拜金主义的隐喻),到尼可与富家子弟汤米偷情后看到妓女的粉色内衣(物欲和放纵的隐喻),以及尼可在戴安娜花园浇花时戴着紫色的头巾,阳光的折射让头巾的紫色笼罩尼可的面部,紫色的阴冷隐喻了这个人物的难以捉摸和虚幻的本质。这些都表示这个外表纯洁的女人内心其实早已不贞不洁。最后两人分道扬镳,婚姻解体,也能隐喻出作为氧的迪克对尼可(镍)无法发生作用、两人终会分手的悲剧性收场。   (四)人物设置中的隐喻
  尼可的精神疾病是人物设置中的另一大隐喻,小说中描写的尼可是一位人见人爱的美人,可这样的美人竟然是个病人。而导致尼可罹患精神疾病的原因竟然是其百万富翁父亲的性侵,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丑陋和肮脏。父亲对亲生女儿性侵本身也说明了这个百万富翁精神上的不正常,加上尼可姐姐巴比的言与行、富家子弟汤米和尼可的鬼混以及罗丝玛丽为了满足物欲出卖自己的情节,这些人在精神上或多或少表现出来的病态都隐喻了这些被金钱包裹或追逐金钱者心灵的扭曲和精神的病态,这也是作者竭力想要极力否定和批判的对象。
  此外,主人公迪克·代夫的职业——精神科医生的设置也隐喻了迪克试图通过自身的奉献拯救这个病态阶级的努力,然而从迪克事业的荒废、婚姻的破裂到最后的黯然离去都证明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势力的强大与邪恶。迪克返回家乡的情节也隐喻了只有跳出所谓上流社会的圈子,迪克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实现精神上的解放。
  (五)物品设置的隐喻
  很多文学作品常常有以花隐喻女性的内容,《夜色温柔》中也有类似的内容,尼可与迪克相恋后曾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到“他给我一枝花……后来他把花拿走了……他们会唱一支关于圣女贞德的歌”。此处的花隐喻了女性的贞洁,而尼可在少女时代被生父性侵失去了童贞,故她说“他把花拿走”,意指贞洁已失。而其后的“唱一支关于圣女贞德”的歌则表明她希望像贞德一般勇敢去战胜不堪的过往。被拿走的花和关于贞德的歌也是一种隐喻。此时尼可爱上迪克,但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又使她犹豫不决,所以才写下这样的内容。
  结语
  《夜色温柔》这部小说的名字来源于十九世纪英国大诗人济慈的《夜鸣颂》中“夜色这么温柔……这里却没有光明”的句子,这个名字其实也隐喻了一个事实:所谓的上流社会无论表面展现得多么美好、温柔,其本质仍然是没有光明的黑暗。语
  参考文献
  [1]籍晓红.菲茨杰拉德的“美国梦”主题——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之比较[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4).
  [2]胡锦凤.爵士乐时代的通俗代言人——略论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超自然成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吴建国.一位经典作家的批评接受史——“菲茨杰拉德现象”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4]陈才忆.令人颓丧而想离席的华宴——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8).
  [5]陶青,余烈全.《夜色温柔》中“黑夜”与“白昼”对立的消解[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6]施图亚特·克里斯提.边缘与中心:为菲茨杰拉德定位(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6(05).
  [7]葛锦荣,谭业升.菲茨杰拉德失落情结的内在逻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3).
  [8]陈爱华.菲茨杰拉德主要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2).

英语语言隐喻在《夜色温柔》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