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7期 ID: 421025

[ 张晶 文选 ]   

语言学视角下《羊脂球》语言特色的解读

◇ 张晶

  摘要:《羊脂球》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莫泊桑来说,不仅是他的一部作品,更是一部让他被世界所铭记的成名作。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抨击意味,也可以说完全揭露了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背景,资本主义的肮脏与不堪,甚至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在肮脏社会背景之下的虚伪嘴脸。整部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感与时代意义,同时整部小说在语言方面具有很强的特色,值得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在语言学的视角之下对《羊脂球》这部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解读与探讨。
  关键字:语言学《羊脂球》语言特色
  引言
  《羊脂球》这部短篇小说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其反映了当时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语言具有很强的特色感。小说描述的是普法战争期间的故事。在战争期间,一辆法国的马车要离开敌人占领的区域,却被拦了下来。在车上有法国的普通人和一名妓女。而这名妓女在其他人的威逼利诱以及强行要求之下,不得已选择牺牲自己的色相,满足军官的需求,保全了马车上其他人的安全,并让他们离开。而在第二天这些人准备离开的时候,这名妓女却被无情地抛弃。整部小说带有浓烈的抨击意味,读者带着对这名妓女的同情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当时社会的整体黑暗和不堪。实际上正是社会造就了这些人的虚伪嘴脸。在其语言特色方面,《羊脂球》也确实可圈可点,具有很强的语言特点,这也为《羊脂球》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奠定了基础。
  一、小说《羊脂球》基本分析与阐述
  (一)对《羊脂球》故事的基本介绍
  《羊脂球》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普法战争期间的故事,实际上整个故事非常简单,线索也相对明晰,只是想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都相对复杂。小说记录的故事就是在普法战争的时候,一辆法国的马车要离开敌人的占领区域,而马车上坐着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也包括一名妓女。这名妓女由于出身贫贱,同时又受到自身工作的影响,因此她被人们瞧不起,成为了马车上最底层的人。于是这些人为了保全自己,怂恿并且逼迫这名妓女牺牲自己的身体去满足军官的需求,来换得他们的平安离开。当这名妓女真的牺牲了自我之后,这些人却无情地将其抛弃,并没有带着这名妓女离开。羊脂球被无情抛弃的结果,就足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以及作为一名妓女、作为社会底层人的悲哀。
  (二)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
  小说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主要是揭示在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背景之下,贵族人们的丑恶虚伪嘴脸,以及生活在最底层人们的悲哀与无奈。整部小说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揭露资本主义虚伪面具之下的丑恶以及人性的残缺。在小说中不难看出,作者力图把羊脂球这一形象打造得丰满而立体,她美丽动人的外表加以性感圆润的身体都是羊脂球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羊脂球所有的光环最终都败给了现实。只因为自身的条件卑微,不得不选择做一名妓女,成为社会最底端的人,就被各种阶层的人所嘲笑。在整部小说中,羊脂球的行为做法以及语言都足以看出她因为自己的卑微不得不向所有人低头,充分地反映出了在黑暗腐朽社会背景之下,人被分为三六九等之后的悲哀与无奈。实际上整部小说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但是并没有一字一句明确地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生活现状的描写,体现出人们不同的生活状况。小说对社会现实进行必要的抨击,那就是存在于社会最底端的人,永远无法真正获得尊重与人格,即便是牺牲了自我,也最终被社会以及其他阶层的人冷漠地抛弃与无视。羊脂球的形象不仅仅代表着她自己,更是代表了当时法国社会中的底层人,他们的生活和羊脂球无异,羊脂球只是成为了这一阶层人民苦难生活的代表。
  二、语言学视角下《羊脂球》语言特色分析
  (一)语言具有本土特色
  《羊脂球》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它强大的现实意义,而另一方面则在于其本身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它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在整部小说当中,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就是语言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每一个地区、国家都有着适合自己的本土文化特色,尤其在语言方面更是有符合以及属于自身的语言。法国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推崇自身文化、自身语言的国家。从法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具有一定的排斥性。他们认为自身的文化才是最好的,自身的语言才是最棒的。同时当时的法国确实笼罩在浓重的资本主义背景之下,社会充满了阶级阶层的斗争。许多的高官贵族都因为自身有着显赫的地位而不断地压迫平民,或者将自身打造成一个虚伪的形象。而当时的苦难人民则在社会当中没有地位,一直被社会所遗弃,被高官者欺辱,最终不得不服从命运的安排,走入绝境。小说《羊脂球》的主人公羊脂球就是这样一个被动的人物,她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自身这样的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形象,更是代表了当时一大群苦难的底层人民。在《羊脂球》这部小说当中,具有很强的法国本土语言特色。莫泊桑在进行人物塑造时也比较注重对其语言本土特色的打造。例如,在对主要人物羊脂球的语言塑造上,就完全体现出了当时法国社会可怕的阶级层次区分。羊脂球的语言多为一种乞求、尊敬,她通过自己卑微的语言表现,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一丝重视。再比如描写“鸟先生”妻子时,作者形容她高大、强壮,具有权威性。而在法国本土语言当中,权威则象征着这样形象的女人在法国社会当中的实际地位,因此具有很强的法国社会地位定位意义。所以这样的语言既可以有效实现对人物的塑造,又可以充分地反映出这类人独有的特点,并使之在整部小说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语言的应用具有个性化
  一部小说如果只是单纯地平铺直叙,语言没有特色,那么必然无法获得读者的青睐。《羊脂球》这部小说之所以可以让很多人喜爱,一方面也在于它的语言运用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点。莫泊桑比较注重对于语言的个性化运用,包括对不同的情况之下语言的安插,都足以见其用心。例如,在刻画“鸟先生”时有这样的一段描述:鸟先生是以种种性质的恶作剧,或者善意的笑谈而出名的。在这句话中,实际上“笑谈”这个词就绝对是作者深思熟虑之后才选择的。在小说中,这一人物形象的确一直与这个词汇紧密相关。很多时候不难看出,简直是专人专词。人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每当读到这个人,就很自然地将其形象与词汇结合起来,甚至会有相应的画面浮现其中。这就完全体现出了语言运用的个性化特点。另外对于其他人的描写,作者也有着类似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对于羊脂球的外貌描写,就具有很强的个性化描述。羊脂球身材圆润丰满,外貌出众。这些都是对人物的定位——尤其是圆润丰满,更是成为了羊脂球的代名词。人们看到她的相关描述,就会很自然地将她的形象勾勒出来,这也是语言应用的个性化展现。   (三)言语社区
  言语社区,也是莫泊桑小说《羊脂球》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的言语社区,实际上就是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人,说出的话或者相应的语言表达都是类似的。也可以说它是进行语言互动的必然要求,是同一语言习惯背景之下,人们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的一个范畴。再比如针对同样的一个道理,不同层次、不同理解、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人,对于它的理解以及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等都具有极大区别。不同阶层的人,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当中,也都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这与其生活的群体是密切相关的。在同一个言语社区之内,基本上这些人的语言习惯以及语言表达水平都是相类似的。另外由于语言心理上的认同,他们在对一些事情或者道理的看法、认知,乃至价值判断上都有着相同的理解。在整部小说当中,最为明显的部分就是对于羊脂球的语言描述。羊脂球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端,她对任何人说话都充分彰显出了自己的自卑,无论是词汇还是用语都体现出了卑微和怯懦。形成这样的语言环境和特点主要是由羊脂球的生活状态以及环境所决定的。羊脂球在马车上对其他人说的话,都体现出羊脂球害怕别人,认为别人高自己一等的心态,她甚至觉得这些人的地位足以将自己泯灭。所以她怯懦、害怕,她瑟瑟发抖,直到最后她已经没有太多的机会说话,只是蜷缩在角落里默默地流泪,这些足以看出像羊脂球这类处于社会底端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也是注定要被抛弃和无情对待的。相反,在马车上的一位高官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们想要动身,先生。”这就典型地反映出伯爵在当时社会的显赫地位以及自身的高贵,揭露出在黑暗腐朽社会制度之下,资本主义的虚伪与狂妄。
  结语
  对于《羊脂球》这部小说的传统分析都是对其反映的社会现实的阐述,人们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其辛辣的社会抨击意味。但是在语言学的视角之下,《羊脂球》这部小说当中,有着太多值得寻味的语言特色。这些语言的表达和展现,足以充分体现出当时社会不同的人群,不同阶级不同的生活状态。每一种语言表现和交流形式都不只是语言那么简单,更是对自身地位的一种展现和塑造。所以这种语言表达方面的重视与特色展现,更是将《羊脂球》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都提升了一个层次。语
  参考文献
  [1] 赛序新,高立安.对比强烈 美丑毕现——谈《羊脂球》人物塑造艺术[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5).
  [2] 徐新江.越过战争的思索——《羊脂球》和《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J]. 青海师专学报,2001(02).
  [3] 田保荣.艺术的语言是文学翻译的灵魂——对《羊脂球》诸译本的商榷[J]. 外语教学,1985(02).
  [4] 徐京安.雕栏画础,衬出大伽蓝——漫话《羊脂球》[J]. 名作欣赏,1983(02).
  [5] 贾伟.《羊脂球》:迫害文本与“替罪羊”机制[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03).

语言学视角下《羊脂球》语言特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