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籍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赝品》中通过细节处理,矛盾分析以及内在冲突的创作手法来向读者展示并丰富女主人公,并围绕对夏洛蒂的性格褒扬来赞扬人性。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 《赝品》 人性光芒
引言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大师。他的作品以国际题材和独特的叙述风格而与其他作家区分开来。亨利在表达形式上另辟蹊径,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来为读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从“外部社会转向了内心世界,从外部情结转向了精神世界”[1]。这样的叙述方式是亨利·詹姆斯小说的特征之一。《赝品》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赝品》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其含义非常深刻[2]。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串珍珠项链展开,主人公夏洛蒂从她表哥那里得到了他继承的一串珍珠项链,这串珍珠的真假问题让夏洛蒂感到十分困惑。当她见到盖太太的时候,夏洛蒂才知道这串珍珠项链是真的。作为一个年轻且贫穷的女管家,她不能拒绝这串珍珠的诱惑,所以她在欲望和道德之间挣扎。最后她选择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并将这串项链还给表哥。很明显,整个故事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浓墨重彩去赞美夏洛蒂的淳厚品德,亨利通过这种不解释、不引导、有限视角的写作方式让文章不虚幻,同时也让夏洛蒂的形象显得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在小说中,亨利·詹姆斯通过细节处理、人物矛盾以及内在冲突来向读者展示并丰富女主人公的性格,并围绕对夏洛蒂的性格褒扬来赞扬人性。
一、细节处理
在这部小说中,夏洛蒂的聪慧和高尚的品格并没有被直接地表述出来。作者注重细节描述,用女主人公的视角来观察整个事件的发展并向读者娓娓道来,让这故事富有真实感。更重要的是,细节描述可以暗示角色在那一刻的想法,可以更加深层次地探索该人物思想深处最细微最隐蔽的活动。当夏洛蒂去参加她阿姨葬礼的时候,她的表哥亚瑟告诉她去看他妈妈的遗物,因为亚瑟认为这些遗产是赝品,他急着把这些不值钱的赝品给夏洛蒂。在他们的对话中,夏洛蒂说了句不能被忽视的话“有总比没有好”[3]。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句子,说明了夏洛蒂会拿走遗产,但是还不足以理解亨利·詹姆斯的精心安排。在这儿,读者忍不住要问“为什么亚瑟急于摆脱这个财富的时候,夏洛蒂会无条件地把他们拿走”[4]。这是因为,亚瑟认为继母的遗产是假的,而夏洛蒂不知道这些遗产的真假,但不管是什么,她还是要拿走。这些细节都在向读者暗示夏洛蒂是一个重视亲情的人。在她看来,她最看重的不是这些是什么,而是这些东西属于谁。她珍惜的是她与她阿姨的亲情,而不是从她这里能得到多少。另外,她是一个感觉敏锐、悟性极高且思虑周全的人,在与亚瑟长时间的对话中,通过精心捕捉对方意识深处的细微变化以及他对自己的暗示,夏洛蒂清楚地知道亚瑟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如此刻薄以至于她不愿意也不能把那个有价值的老罐子给他。为了不让亚瑟处于尴尬的境地并减少他的忧虑,她告诉他她不会拿走除了这些遗产以外的事物,所以亚瑟会感到轻松,因为夏洛蒂不会从他这里拿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除了那堆无用更无价值的赝品。这句“有总比没有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善良并考虑周全的夏洛蒂。让我们再看另外一个细节,当亚瑟向她展示装有他继母遗产的旧包的时候,夏洛蒂仔细地看着他而不是遗产。在这儿,我们想象着把自己置身其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夏洛蒂打开包的时候,她并不急于知道包里有什么,而是仔细地注视着亚瑟,这代表了什么?亨利在这一细节上的处理是要告诉读者,不管里面有什么,决定其价值的不是它的市场价值,而是夏洛蒂的感受。夏洛蒂的神情言行深层次地表明她更在意的是她阿姨的爱,并认为人的价值和情感是最重要的。她对她阿姨的爱是与物质无关的,像水一样的纯净。所有的这些同亚瑟尖酸刻薄的语言,对继母无端的猜测以及阴晴不定的神情相比,夏洛蒂的美好品格更令人印象深刻。
二、矛盾分析
在《赝品》中,亨利还通过制造尖锐矛盾的表达方式将夏洛蒂描绘成一个“圆形人物”。尖锐的矛盾可以让文章的画面感显得更加真实,更加激烈,会给读者的大脑造成强烈的、紧张的压力,这样会让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短篇小说中存在很多介于夏洛蒂和亚瑟、夏洛蒂和盖太太的尖锐矛盾。
与亚瑟的物质至上和老奸巨猾相比,夏洛蒂就像一个可以唤起我们心中麻木已久的单纯和同情心的小孩子。其中一个非常尖锐的矛盾出现在他们关于这个珍珠是真是假的问题上。在他们的对话中,亚瑟反复强调继母留下来的饰品都是赝品。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亚瑟是一个非常势利的人,他的生命中心就是钱。因此,他用钱来评估一切。更可悲的是,他相当冷酷,他就像一个无情的机器。他竟然用“她”来称呼他的继母。很明显,他根本就没把继母当亲人,他只在乎他能得到多少利益,金钱的利益让他失去了人的情感。然而,夏洛蒂与亚瑟形成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对比。当她感觉珍珠是真的时,她一直重复地问究竟是不是真的。在这些句子中亨利用了大量的问号和“但是”。在字里行间,她的诚实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夏洛蒂与亚瑟截然不同的人格,让她在这些矛盾中加深了自己对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了解,不断探索道德方面的问题,展现出自己身上人性的光芒[5]。尽管她被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包围,她还是保持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作者正是通过夏洛蒂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真正的善良,她是这个物质世界的希望灯塔。
随着故事的进展,夏洛蒂遇到了长着一副婴儿脸蛋的盖太太。作者使用“婴儿的脸蛋”来描述盖太太是为了和夏洛蒂形成一个对比并形成一个讽刺的效果。首先,当夏洛蒂告诉盖太太那串珍珠的来源和她阿姨的故事时,盖太太表现得非常强烈。她那一瞬间的反应似乎在说那串昂贵的项链是被夏洛蒂的阿姨偷的,因为她阿姨是一个穷牧师的老婆。她怎么能买得起这么贵的项链呢?并且,当她知道夏洛蒂的阿姨不是一个著名的演员时,她立马评论到“她不会忽视那个的”和“珍珠代表着爱和激情”。很明显,盖太太是一个非常现实和世俗的人,她轻视夏洛蒂的阿姨。按照她的逻辑,只要一个穷人有值钱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肯定是通过见不得光的方法得到的。她总是轻视别人,这充分暴露了她内心的黑暗。和盖太太相比,夏洛蒂是一个如此天真善良的女士。在听了盖太太的话后,夏洛蒂为自己泄露阿姨的秘密而充满罪恶感。她想起了她阿姨的往事,她不幸的事业经历,她突如其来的婚姻,她埋在心里的爱情故事和她的孤独。关于她阿姨的爱情故事,夏洛蒂的反应不是歧视,而是深深地被感动。她珍惜她阿姨的秘密并试图了解她阿姨的感受。夏洛蒂是唯一一个对她死去的阿姨心存敬意的人。只有人情味还没有让世俗所污染的夏洛蒂才能理解这样感人的爱情故事。尽管盖太太有一张婴儿脸,可她其实是一个狡诈且世俗的女人,她总是把别人往坏处想。从夏洛蒂和盖太太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夏洛蒂的诚实,纯真和善良,这些美好的品格堪比价值连城的珍珠。
三、内在冲突
在《赝品》中,为了让夏洛蒂的形象更加伟大,作者不仅采用了细节处理和对比分析,还进行了内在冲突的分析。通过对内在冲突的描写,不仅可以让主角的形象更栩栩如生,还能让主角更贴近读者。在这个短篇故事中,夏洛蒂的内在冲突让这个故事的主题更加深刻和鲜明,读者也一点一点地卷入了这个斗争。夏洛蒂会将珍珠还回去还是自己留着呢?夏洛蒂的内在冲突推进了这个故事的进程。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不仅描绘了一个天真善良的夏洛蒂,还通过她的内心冲突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真实的夏洛蒂。正如夏洛蒂所知道的,那串珍珠是真的。盖太太告诉她你应该保持沉默,她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甚至“她经常偷偷地带着它们,她感觉到,她真的想得到它们”。夏洛蒂也一直告诉自己,安慰自己,亚瑟是不会接受这些珍珠的,因为他不想贬低自己,他觉得若这串珍珠是真的,那他的继母一定有一段见不得光的婚外情,而这会诋毁他这样一位上流社会人物的形象,让自己和父亲蒙羞。这些全都是夏洛蒂的心理斗争,这清楚地表明了,她真的喜欢这些珍珠,而且真的想把它们留在身边。难道这就意味着夏洛蒂的美好形象被破坏了吗?恰恰相反,她对这些珍珠的欲望以及她想留这些珍珠的愿望使她更加真实自然。她越喜欢这些珍珠,那她就越真实自然。经过这些复杂的内心斗争,夏洛蒂最终还是决定将珍珠还回去。当她决定要还这些珍珠时,盖太太说如果你这样做,你就很愚蠢。然而在夏洛蒂的心中,如果她不归还这些珍珠,她就会充满罪恶感,就像她是一个小偷从她表兄亚瑟那里偷了一个东西。因此,善良的夏洛蒂宁愿被认为愚蠢也不愿当一个小偷。她的道德战胜了她的欲望,她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尚和伟大。这个就是通过对内在冲突的描写而得到的效果。她心里斗争越复杂,她就越高尚。
结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赝品》中,珍珠项链时真时假,人的感情也有真有假,虚虚实实。亨利·詹姆斯创造了一个生动鲜活且令人深刻的角色——夏洛蒂,她珍惜她阿姨的遗产,不论它们是什么。当她知道其中一件遗物是真的而且非常宝贵的时候,她决定归还它们,她的善良战胜了她的欲望。然而她高尚的形象被刻画得并不是那么死板,作者通过细节处理、矛盾分析和内在冲突的创作手法,使夏洛蒂的形象更加丰满和伟大。她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缺点,关键在于她的人性光芒战胜了她的缺点。在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真、善良、诚实、真实的夏洛蒂。人性的光芒被她展示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张苹.“真”“善”“美”的追寻——《项链》和《赝品》之比较分析[J].山东文学, 2009(5).
[2]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3]崔少元,王守仁.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的欧美文化研究[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10).
【基金项目:2014年西藏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从经典文学作品看英美文化”阶段性成果(14BYY001);西藏大学珠峰学者系列人才计划-杰出青年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