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芝是爱尔兰著名的象征主义学派的诗人之一。在他的诗中可以找到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象征学派的意象表达。叶芝通过这些意象来阐释他心中的理想以及他毕生追求的爱情。而且叶芝的诗中的象征主义的语言十分丰富,在他的诗中你不仅可以找到感悟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意象背后深刻的涵义去体味叶芝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关键字:叶芝 象征主义 意象
引言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你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可有感受到那份心灵的悸动?你是否会想起娓娓道来的那首《当你老了》?这首著名的诗歌源自于爱尔兰诗人叶芝笔下的那首《当你老了》,诗词里的每一个字都在深深地渗进我们的心里,那份轻抚过心头的温暖,那份无法言及的爱,都在内心深处萌芽扎根。
在爱尔兰,如果你要是提到叶芝,相信路人们会告诉你他是爱尔兰民族的灵魂。作为象征学者、剧作家等等具有诸多头衔的诗人,叶芝在1923年获得了证明他一生荣光的诺贝尔文学奖。[1]他十七岁开始诗人的旅程,在唯美的世界里不停地寻找那份属于他的光明。在他诗路的前期,大部分作品都充满青年人的愁思与神秘,而且他深受拉斐尔派意象的影响。但是在随着叶芝的诗意不断地蔓延,似乎生活给了叶芝的诗以无限的可能性,他的诗也越发成熟,尤其是在语言中的象征主义的融合,让他的诗趋近完美。而如果要去追寻叶芝象征主义的语言,我们就必须回到他的那些诗中,再去感悟那些美好。
一、叶芝诗歌中的神秘主义
“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呀旋转,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叶芝的诗总是让人感觉有种莫名的神秘感,似乎会在某个时空打开你所有的想象。[2]叶芝通过“旋体”这样的一个神秘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对客观社会的生活中感到压抑,又同时追忆着过去的美好生活的这样一种矛盾的心里活动。而“旋体”也是叶芝用来表示世间所有对立的事物,就像是阳光与黑暗,昼夜交替,万物总是在相互影响下向前发展。在叶芝的诗歌意境中,当旋体的其中一种性质极致发展时,另一种则会相对缩小到极致,然后进行反向的循环交替运动。正如诗中阐释的那样,时间与空间也不断变迁,猎鹰已经不再听从主人的呼唤,你是否还在渴望找回曾经的你?那份期许了不变的誓言,那段曾经和平自由的生活,似乎都随着时间的流失,渐渐从指缝中溜走。作家叶芝渴求的生活,似乎又将陷入茫茫黑暗之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荒漠中,人首狮身的形体,如太阳般漠然而无情地相觑,慢慢挪动腿,它的四周一圈圈,沙漠上愤怒的鸟群阴影飞旋。”叶芝认为“鸟”同样是具有明显象征意义的载体,并在自己的诗歌中广泛应用。叶芝与其他作家对意象的引申有差异。叶芝的“鸟”更多地带有的是一种神秘,并象征着历史的循环。[3]因为我们知道鸟是一种随着四季交替迁徙率非常高的动物,而经常是在两个地方之间来回不断地往复,正如历史的进程,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的循环。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狮身人面像的那种漠然,诗人在世界的阴影里回忆了过往的生活,那份渴望、那段梦想。可是黑暗又短暂降临,人类要怎样去寻找黑暗里的那份光明?叶芝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索。
“宇宙!这几个字还未出口,刺眼的是从大记忆中跃出的巨兽。”我们在叶芝的诗中经常会看到“记忆”、“心灵”、“宇宙”的意象,而这三种意象在叶芝的诗中也是他神秘主义诗学中最核心的三个象征意象。在叶芝看来,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是由多个角度的认知拼凑而成的组合体,而也正是这样的精神追求与过去“记忆”碎片让人变得更加完整。而“宇宙”则是类似于新柏拉图主义所说的“世界”概念,是一种不归属于任何人又保存着心灵的形象空间。
叶芝在诗歌中通过象征主义中这样的旋体、猎鹰、鸟、狮身人面像等意象向我们展示了黑暗与邪恶再次降临人间。诗中充满了叶芝对世间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他发出猛兽为何要在人间苦苦挣扎的疑问,表达了他作为诗人的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并藉由这些意象向后人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社会存在的一种幻灭感。此时的诗人叶芝是悲观的、彷徨的,同时在诗文中似乎也能看到叶芝对于未来和平生活的那份期许。
二、玫瑰意象中的浪漫情怀
“玫瑰”象征着浪漫爱情,也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媒介,是众多诗人在意象选择上的最爱。而叶芝不是第一个使用玫瑰意象的诗人。但是在叶芝的玫瑰意象中总是会盛开出爱尔兰特有的浪漫风格,并渗入了一丝人文色彩。在叶芝的玫瑰意象里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还是对他甜美爱情的纪念,爱似乎就是他作为诗人的本质属性。
我们在读叶芝的《致时光十字架上的玫瑰》时,或许你会在某一刻突然有对生死的参悟,而叶芝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意象来抒发自己对生与死的看法。“当你走来,彼时我已时日无多,我将以古老的方式吟唱一首爱尔兰的老歌,红玫瑰,高贵的玫瑰,你是我毕生的罪。”或许每当凡人看破轮回,总会有瑰丽的花盛开在爱与恨的枝桠,绽放那短暂而永恒的美。叶芝借一朵毁灭的十字架上的玫瑰纪念了他心中那份在残败之中的不朽的神秘的美好。[2]
而当叶芝在见到那个令他挚爱一生却未能得偿所愿的毛德·岗那一瞬间,似乎玫瑰等所有的意象都已经无法形容他在那一刻的心动。而在叶芝后期的诗中,玫瑰的意象始终都指向了美丽骄傲的毛德·岗,而且作为一种对爱的认知,玫瑰在双方的感情纠葛中成为沟通的媒介。而叶芝也写了许多玫瑰意象的情诗来抒发他对毛德·冈的痴痴的眷恋。《尘世的玫瑰》就是其中之一,“美一般的飘过”叶芝将玫瑰定位为美丽的人间女子,来来往往之间,如梦一般却又有着带刺玫瑰般的高傲,就像他所挚爱的女性特质。
从叶芝诗中的意象发展来看,叶芝早期的诗里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意象的组合对所谓的第二自然进行感官复现。由于当时的叶芝尚显年轻,所以在诗作中更多的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抒情诗,也就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临摹,去表现诗人的浪漫情怀。[3]在《走过柳园》中,“她走过柳园,纤足雪白;她劝我从容相爱,一如柳叶萌生梢头。”诗人借用“柳园”的意象再现客观世界里的那份安静与自然,并借由自然的宁静安好,寄托诗人美好的愿望,并散发诗人独有的精神魅力。但是对于当时的爱尔兰诗坛而言,这种所谓的自然意象是寻常之物。譬如,象征学派的先行者波德莱尔在其诗中也有“大自然是一座庙堂,圆柱皆有灵性,不时从中发出隐隐约约说话的音响。当人经过这片象征之林时,森林用熟悉的眼光注视着人,仿佛空谷回音来自遥远的天边。”类似这样关于自然意象的诗篇不胜枚举,自然意象作为象征学派在萌芽时期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叶芝的颁奖词就已经说明了他作为诗人的巨大成就。颁奖词总结出了在这一时期叶芝作品的贡献,叶芝用他独特的演绎方式向我们展现了诗与意象的有机结合,推动了诗歌创作的进程。这一时期也是叶芝在象征主义诗歌创作上走上巅峰的时刻。此时叶芝逐渐脱离了个人情感的表达,字里行间更多的是传达了振兴民族精神的力量。象征主义的意象化为叶芝手中的利剑与顽强的灵魂,让叶芝积极地投入到爱尔兰民族的复兴大业中去,升华了诗歌的内涵。此时,我们可以在叶芝的诗中发现大量的英雄人物、神话传说等意象,而这些意象的深处蕴藏着叶芝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叶芝希望通过这些气势磅礴的诗歌,让爱尔兰人民像勇士一样去为了自由、为了和平、为了家园的独立而努力拼搏,诗中的意象激励人民奋斗不息。由此可见,中后期叶芝的诗歌中深怀着一种社会人文情怀,使得平凡事物在意象中得到升华,也使叶芝的诗歌逐渐独立出流派风格开始走向个人化。正是事物象征意象的升华,让叶芝的诗趋于成熟,也让读者从他的诗中看到了叶芝从青涩少年变成英勇的民族独立英雄的转变过程。
叶芝的象征主义的理念在大方向上和歌德是相吻合的。歌德认为:“物体将有一种深刻的感情来确定,当这种感情纯粹而自然,就同最好、最高尚的物体吻合,并使它们尽可能地具有象征性。”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发现,其实意象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媒介,而通过这样的媒介我们可以找到感情的出口。而歌德的这段评述可以说在某种层次上就是在对叶芝的诗作进行象征性地评价。叶芝在其象征的意象诗歌里,始终都将自己内心最沉重的感情寄托在诗文的字里行间。经过初期意象模仿的阶段之后,叶芝在中期确立了个人诗风并开始了升华意象的旅程。后期的叶芝作为诗人中的巨匠和象征主义中的大师并没有止步不前,他将个人诗风与象征学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让其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境升华。[3]在叶芝的晚期诗作中,其象征意象渐趋成熟。可以说在此时的叶芝眼中,我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就像是由不同相位互相牵制的巨轮,而巨轮在齿位的螺旋交错中形成了客观世界的复杂的运行规律。叶芝将这些规律渗透在诗歌中,为事物意象赋予了神秘的面纱,也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哲理。
结语
象征作为叶芝诗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充分地展示了叶芝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叶芝作为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他的诗中同时充满了神秘主义气息,而这种神秘主义气息也让叶芝的诗在哲理内涵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从叶芝整体的创作历程来看,我们通过对其各时期的诗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叶芝不仅在诗中通过象征让世间的客观事物丰满起来,同时借用诗文表现了叶芝人生不断成熟进步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对自然意象、自然世界的简单复现,到中期意象转变,再到后期凭借着自身感悟对象征学的探索,创造出特有的标志性意象,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象征学派诗人诗一般的成长历程。语
参考文献
[1]张玉杰.论叶芝个人经历对其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3.
[2]高原.论叶芝诗歌中的自然意象[D].江西师范大学,2012.
[3]张中美.叶芝诗歌创作中的象征特色[J].语文建设,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