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应用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汉语迁移现象以及迁移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汉语语言迁移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探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防止汉语负迁移影响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汉语语言迁移 语音 语法 词汇
引言
学生在英语学习以及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传统文化和语言的使用习惯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以及运用的过程都离不开迁移,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迁移的过程,同时也是迁移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接触汉语时间较长,而且汉语作为母语,必然会受到汉语语言范式的影响,产生语言学习的迁移。以英美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民族在交谈时一般比较直率,这仅是语言应用的表面形式,在实际的交谈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表达方式,并不仅仅为某个民族所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民族习惯往往导致民族语言交流存在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压力较大、学习比较困难。
一、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指的是英语使用者在使用英语时受到母语以及母语文化影响而利用母语的使用规则进行英语应用的一种现象,由于这种语言迁移现象对交际产生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的是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套用中文的使用规则获得成功的交际现象,负迁移则指的是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使用英语时套用中文使用规则导致交际失败的现象。语言迁移也可以按照语言学的相关研究将语言迁移分为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言迁移。语用语言迁移指的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使用英语的时候套用母语的语言形式。社会语言迁移指的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者套用汉语文化中的语言规则以及语言参数行为,因此对社会语言迁移而言,说话人在目标语语境中很有可能把母语中的行为观念迁移到英语和汉语中来使用。无论是哪种语言迁移,都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流,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对方的理解造成影响。
(一)汉语正迁移
1.读音的正迁移
汉字的读音由音节组成,音节又由拼音构成,拼音分成声母和韵母,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与之对应,英语单词的读音由音素构成的音节组成,音标分为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双元音。韵母在汉语音节中的作用,与元音在英语音节中的作用一样重要,汉语声母有鼻音m、n、边音l和翘舌音r等,英语辅音也有鼻音/m/、/n/、边音/l/和卷舌音/r/等。所以,汉语拼音的声母与英语音标的辅音在发音的部位以及方法上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所以很多学生在母语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音技能,因此在一些音素的发音过程中并没有障碍,能够掌握英语单词的正确读音。
2.词汇的正迁移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基础的要素,包含几方面的意义,比如指称意义、文化意义等。其中,指称意义是词汇直接表面的意义,而文化意义则是在指称意义上引申出来的一种意思。只有对词汇本身的含义进行理解和掌握,才能理解到词汇真正的含义,帮助人们进行顺畅地交流。在学习英语之前,学生已经可以使用汉语交流,而且很多英语词汇可以找到相近的汉语词汇进行替代。在交际过程中,时间、地点以及空间概念已经形成,只要利用一种新的符号来代替各种中文词汇的表达意思即可。所以学生在记忆各种单词的时候,脑中已经快速地将这些单词的意思转换成为同样意思的汉语,便于自身进行理解。比如fox的指称意义是“狐狸”,而引申意思是“狡猾”“奸诈”,在阅读这样的词汇时,学生的脑海中首先会出现狐狸的形象,然后会联系到长期的文化引导中所形成的关于狐狸的印象,即狡猾、奸诈,从而明白这个单词的深刻含义。
3.语法的正迁移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在基本的句型上有相似之处。英语和汉语的句型结构大致相同,即主谓结构,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句子的理解也相对容易,甚至对一些复合句的理解也轻车熟路,不会产生太多的语言障碍。
(二)汉语负迁移
尽管汉语的语言、词汇的使用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与英语类似,但总体说来,两种语言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由于母语文化的深刻影响,对母语的依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会产生汉语负迁移问题。
1.语音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两种语音的音位系统不同,音位的分布互不对应,发音也不相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本身的语音也不是十分标准,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出现用母语中接近的音去代替英语语音的现象。英语中将音段音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种,汉语则把一个字分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英语中的元音发音差异比较小,而且有长元音和短元音之分,比如[i:]和[i]就是长元音和短元音,其发音虽然不同,但是差异并不大。英语辅音系统中有复辅音,但是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语音现象,因此学生受到长期的汉语发音的影响,很容易将复辅音分成两个音位来读,最终导致发音不标准的现象。
2.语调负迁移
除了语音负迁移外,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语调负迁移。汉语和英语在韵律特征方面各有规律,汉语是将音调特征作为词的结构的一部分,因此汉语被称作是声调语言,即根据音调来区别不同的汉字,比如喝(一声)、和(二声)、贺(四声)。汉语中的字调始终不变,句调的改变与音调有关。在英语中,音调会随着句子或者短语的需要变化,单词的音调虽然改变了,但是意义并不会改变,这种音调模式是句子或者短语结构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单个词汇的一部分,因此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比如在表达疑问句或者陈述句的时候,说话者的口吻不同,语调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句子,但也表现出不同的意思。因此学生在说英语的时候对语调的把握是一个难点。
3.词义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在使用过程中,词义都会出现延伸,因此词义的不对称关系也十分复杂。首先,在指称范围内容上,英语和汉语是不同的,有英窄汉宽和英宽汉窄两种情况。汉字使用的是一个字,但是英语使用了很多字母组成,这就叫做英窄汉宽。相反的情况叫做英宽汉窄。由于汉语使用规则已经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定势,因此很多学生在拼写英语单词的时候很容易出错。其次,词义的内涵意义会出现不对应的现象。由于不同的文化有很大差异,因此各个词汇的内涵意义也会出现差异,比如汉语中的红色代表了成功,但是在英语中红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在英语中蓝色是一种代表沮丧和忧郁的颜色,但是在汉语中蓝色代表了高远、宁静,与之完全相反。
二、防止负面语用迁移的策略
(二)提倡阅读英文原著
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各种英语文学作品是重要的素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鼓励学习者多读相关的作品,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能够对所要掌握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正是由于语言的使用规则不同,所以英语学习者不能很好地建立正确的有关英语行为策略的认知系统,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的文学名著,以此引导学生多学习一些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对英语语言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由于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发展和应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英语教学的语言迁移过程中,跨文化意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加深了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了解,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往往需要对一些国家的传统民俗、文化、时事状态等进行介绍,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些方面都有所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引导者,因此需要加强英语教师对于各种文化背景的了解,从而能够深刻理解英语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的规则和习惯,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各种语言现象进行解释,进而对语言的深层文化含义进行解释,使得学生能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防止出错。
(三)提供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的形成不仅是由于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不同,也与社交习俗有很大的关系,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人们的误解增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尽量使用一些比较正规的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英语的使用规则有更多的了解,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知,语言迁移是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迁移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教师在解决这些负面影响的过程中,应该要对汉语和英语的构成、使用规则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文原著文学作品、对一些英语素材进行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语
参考文献
[1]唐承贤.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研究述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5).
[2]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3]鄂恒博.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教学策略[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2).
[4]陈一凡.浅谈母语在成人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S1).
[5]潘琪.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普遍语法可达性和语言迁移[D].大连海事大学,2004.
[6]彭宁红.试论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5.
[7]邓玲,方煦.从母语负迁移谈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改革——基于研究生多文体英语写作情况的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