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萨丕尔作为语言学家,其代表作《语言论》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全书十一章主要论述了语言思维、语言性质、表达结构以及演变历程,表达了语言与文化等领域关联。本文基于《语言论》阐释了萨丕尔的语言观,表达了语言的本真与语言文化的作用,区别了语音模式和语言运作模式,对语言类别的特殊分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萨丕尔 语言文化 语言论 文本表达
引言
在索绪尔的时代以后,历史舞台上展现了三种不同观点的语言学:布拉格学主义、哥本哈根学主义和结构派。它们三种都是在1920到1930年之间走上语言学舞台的,并且专注于不一样的方面,阐述不一样的理论,对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这篇文章是主要讲述了在结构派的思想,也就是萨丕尔的语言理论。
萨丕尔的著作有《语言论》,共有十一个章节,以阐释语言的特质和发展、语言对不同文化和宗族的影响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为主。[1]根据这本书的设计,笔者将从语言文化到语言学,对该书的某些方面进行解析,比如说语言和思想、语言和学理等方面,同时还将提到这本书对我们中华文学以及文学探索研究的重要价值。
一、语言的本真与语言文化的作用
《语言论》的发表,意味着语言理论开始了良好的发展。萨丕尔也在另外的文章中对语言和民族思想的重要联系进行了解释,这也是他的学说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萨丕尔的观点在这本著作中得到了主要地位的确立,在洋洋洒洒两百多页二十多章节的内容中,语言的概念、组成、语法、建筑、发展以及一系列的与文化和思想的联系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楔子里,萨丕尔提到了他对语言的概念的理解。他认为语言是因为人的由来,而不是天生的能力,是用来表现人类喜怒哀乐和情绪的一种媒介。[2]萨丕尔也独创了一种方式来解析语言的组成。这里提到的语言组成与词语相区别,是有重要价值的组成。有价值的组成有多种结合的方法,比如说词语、词语的成分以及词语的连接。词语里有词根组成和语法组成,还有后缀的部分。对于一种定义,可以拓展出不同的类型,这也是语言的神奇之处。
在书中靠前的内容里,萨丕尔解释了他的语言理论的基础,也就是说语言不是一种原始的下意识的状态,它是一种环境影响下的习惯。从萨丕尔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语言不是天生的。语言使文化得到发展,这是语言的重要作用,也是萨丕尔的主要思想,和其他思想家的想法并不一样。[3]萨丕尔是重要的语言学专家、人类语言理论发展的推动者,他擅长通过多种学科来研究语言。他在多年的研究中总结出了自己的理论,他熟悉了语言的多种分类,同时对这些不同种的语言进行了对比。萨丕尔最喜欢的不是单纯的区别,而是语言不一样的运作方式。
萨丕尔有很好的语言研究敏感度,多年来广泛的涉猎学习也帮助他加强了预测的能力。萨丕尔精通多种语言,在他《语言论》的著作里,他说到的就将近七十种,对于汉语的研究也毫不逊色,这是非常令人惊讶的能力。他涉猎广泛,对不同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所以,博览群书的优势帮助他对语言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他著作中的前面部分,他指出语言是作为言语的一种载体,还说到语言的作用是为了展现自我。这种观点很好地解释和总结了前面的研究成果,帮助语言学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萨丕尔的研究也对我国的文化带来了一系列启迪。文科与理科有区别,不是简单地发现规律和理论。在文科的发展中,研究者要博采众长,不断促进矛盾中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语音模式和语言运作模式的区别
《语言论》中说到了这样的内容:语音的运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内心根基。在表象下,还有本质的内容的存在,在表象更新变更的时候,内在的运作方式并不会变化。这种说法告诉我们,语言的语音运作方式是被结构运作方式束缚的,并不是单单靠感受就可以了解的。
在语言学领域中音位的定义可能为很多人不理解,萨丕尔运用一系列的词语类似于内在、思维这样的词语来展示它的定义,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借鉴意义,也与我们汉语的语音特性相一致,可以帮助我们对语言的语音进行充分地认识。[4]简单的表象上的展示不能让我们充分理解语音现象,而内在、思维这些思想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难以理解的感念和定义,这也是人文学科在研究方面的优势。所以说,单纯地靠理科的思维无法完好地解释这类现象,对于语言理论的研究更是差强人意。
萨丕尔是美利坚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发展人,他持有这样的观点:语音要建立直观的体系来让人进行研究。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语言,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相互之间的不同点也很多,很多区别都会让研究者像走进迷宫一样不能很好地解释。这种情况有很多,就拿我们本国的方言文化来说吧,在江浙地区的“笔”这样的发音,位于长江以北的人来说的话,是很难的。
语言是可以让人被各种差别搅乱的,我们为什么很难认为语音的范围可以企及呢?原因就在于我们简化了语言包含的内容,这也证明了人类的简单思维。一个语言有不同的语音,这是受人控制的,在历史的发展演化下我们就被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深入骨髓的影响,这种影响进入到了我们的身体内、大脑内,我们下意识地将自己的语音变成了那样,还需要再花费时间和精力来保证发音的一致,不出错误。[5]尽管这样的差距很大,但我们又发展出了一种办法来应对这样的情况,人类的学习能力和潜能是可以不断被挖掘的。因此,我们可以说,音位是为有多种方言的语言发展而形成的,萨丕尔于是就这样成立了关于音位的定义。面对世间所有的情况,萨丕尔撒下一张大网,把点点滴滴的成分搜罗进来,并且找到其中有重要作用的点,来抓住音位的定义。我们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抓住了这一内在的意义,这就是音位存在的根基,这与逻辑思维和心理上的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推动萨丕尔语言理论研究的原始助力。
在明确定位的时候,语言的内在意义和与社会的联系都被萨丕尔包含进了自己的学说,他通过此对语音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只有点到了重要条件的地方才可以被叫做是音位。萨丕尔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被概括成这条线路:语言的形成和数量是无穷多的,每一种语言有自己的方言,也就是我们说到的音位,这就影响到了人们在心里对这一语言的认识。在特定的区域会有特定的语言的发音特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方言的由来,这也最后形成了语言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