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诗歌集《牧人月历》是埃德蒙·斯宾塞第一部作品,这部诗集继承了传统牧歌的文学特色,但是仍然具备了作家个人风格特色,尤其是《牧人月历》中有着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本文对斯宾塞《牧人月历》中的特色进行剖析。埃德蒙·斯宾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进行创新,令表达效果为之一新。
关键词:《牧人月历》 英国诗歌 牧歌
引言
埃德蒙·斯宾塞是欧洲文艺复兴当中杰出的文学家,他以写作文艺复兴时期格律诗作为主要的创作领域。他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以后,接受法国诗作家杜蓓蕾的影响,并接触到文艺复兴中意大利诗人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诗作。此后他的文学写作理念被其人文主义色彩所影响。他写作的作品大部分都使用优美华丽浮夸的辞藻,这是与那个时期格律语言特点相匹配的。作品饱含了作家极为复杂细腻的感情,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个体感情的特质。《牧人月历》是作者内在世界关于美好的憧憬给与表现的杰出诗集著作,作为作者人文主义与精神信仰的承载之作,长期以来被各国文学爱好者所钟爱。尤其是这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作者的内在思想与文学艺术理念,尤为值得学界对其展开深度探索。
一、《牧人月历》文学特色
(一)埃德蒙·斯宾塞《牧人月历》概述
《牧人月历》也常称做是《牧羊人日志》,是斯宾塞写作初期创作田园诗文学艺术著作。作者在这部作品里面仿效了很久以前罗马诗人维吉留斯·马罗等人所写作的古代牧歌形式和韵律,从中得到灵感,吸取精华,之后才写出了这部诗集。这部作品里面共计包含了12首诗作,每一首诗作均对照了一年里面的某个确切的月份,除去这部作品开篇和压轴的两篇诗作以外,其余月份的诗作均可以划分为对话体形式。在《牧人月历》中作者创造出一位个性里有着爽朗、乐天、热忱特点的牧羊人形象,他的姓名是科林·刻劳特。作者通过精心细致地描写这位乐天、热忱的牧羊人,展现出乡下农村里面村民们个性朴实、敦厚还有小农社会里面存在的温婉乐天和谐的气氛。作者还着重赞扬了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场景。
尽管这部作品是按照古希腊和罗马的田园派诗歌写作模式仿写的,然而如此佳作却未由于它的模式老套而失去自身特有的文艺格调与传世价值。作者在这部作品的12首田园派诗歌里面,浑然天成地融进自身特有的英国人文主义色彩,而且将人文主义色彩应用在《牧人月历》之中,由此成为诗作自身的文字表现基调。
(二)埃德蒙·斯宾塞《牧人月历》的文学特点
在作者写作的《牧人月历》里面能够看出里面融汇进了许多不一样的文学特色。第一,作者非常看重关于诗作韵律的运用,细细诵读他所写作出的《牧人月历》,能够体会到作者写作的诗作当中蕴含了优美动人的诗作韵律。第二,作者在这部作品里面采用了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文艺写作方式,这需要阅读者使用各类不一样的感官去享受,然后才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作者在诗作当中注入的匪夷所思又别具一格的绝妙想象,这些都展现出作者自身关于生活的美好憧憬。第三,作者在这部作品的文字言语里面,展现出其在道德伦理层面的思量与探索。细细品味诗作的语言,读者能够从里面嗅出作者实际上拥有高尚的道德理念,他有着为这种道德理念献身的崇高追求。
斯宾塞所写作的《牧人月历》著作里面,常常偏好于使用某些现实当中已被大家淘汰的古代辞藻。这类看上去极为稀奇古怪的辞藻使得这部作品在田园派诗作里面洋溢着浓厚的乡野味道,而这种感受也就是作者希望得到的辞藻的美感。尤其是他对优美诗作的细腻雕刻,使其最终让这部作品展现出了优雅动人的文艺魅力。
二、斯宾塞《牧人月历》里面诗作语言的特点
这部作品作为作者发行的首部诗集,突破了自杰弗雷·乔叟以后英国诗歌创作经历的两百多年的瓶颈,令英国诗歌重获独具一格的魅力。作者在这部作品里面使用的语言实际上是伊丽莎白时期的语言,斯宾塞被这一时期的文化所感染,他的创新之处是融合人文色彩的思想理念,使得作者在这部作品里面表现了极具特点的语言魅力。尤其在这部田园派诗集里面,作者使用了许多打破前人风格的诗作写作方式,令这部作品始终散发着强烈的吸引力,并为后期《仙后》这样杰出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对话体方式当作诗集导语
他在这部诗集里面采用极其特别的对话体方式。这类对话体不但被作者放置到这部作品的正文里面,而且还被安排在诗篇伊始的序当中。作者于诗作伊始,放入一段名字叫EK 的人写给作者的信件,这篇信件就成了这部诗集的导言,而且还对其中各类内涵与意象给予解释。然而,时至今日,对EK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争执。在部分学者看来,毫无疑问确确实实有着这样一个名字的人物存在,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坚信信件作导言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作者在自己提问及回答罢了。不管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作者非常成功地在导言那里采用了书信体的写作技巧,对诗歌写作实施了革新,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作者对田园牧歌的旧有语言展开革新
作者在这部诗集里面对牧歌语言展开了革新。牧歌在古代希腊与罗马时期就被使用得很广泛了,它在欧洲流传的时间非常久。古希腊诗歌作家忒俄克利托斯就使用过对话体的牧歌,也就是于写作的诗作里面,描写他与一位牧羊人展开的交谈。忒俄克利托斯的这类人与人对话性质的牧歌形式在斯宾塞写作的《牧人月历》这部作品里面也有表现。[1]而古罗马田园派诗作家维吉留斯·马罗则比较看重对田园牧歌在表现形式上展开革新,对组成田园牧歌的架构展开探索,并努力使得牧歌架构更为精致巧妙。在作者的这部诗集里面,作者使欧洲的牧歌习俗与月历相互融合,以此变为一类革新性的欧洲牧歌模式。作者从奥维德的《岁时记》这部作品里面吸取精华,得到诗作架构的灵感,以此于牧歌里面展开勇敢的试练写作。这样运用历法来当作诗作的语言架构特点,不光只是令他的文学辞藻表现上显得更为灵动,还可以令这其中12篇各不相同的诗作变得相互连贯,突破了诗作单独成立的独立性。且这部作品依据12个月不断变化,能够运用每一季还有各种环境要素来给予装饰,使用许多有着特指含义的庆典物象,配合黄道12个宫位,使得整部诗集彰显出极高的和谐度。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其内在格局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