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8期 ID: 422660

  

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阅读心理研究

◇ 邓彦

  
  摘要:目前伴随网络文学创作的日渐丰富,网络文学不断细化的类型划分、机智幽默的写作语言、丰富神秘的想象力,以及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都从不同层面满足了网络读者阅读的心理诉求,丰富了传统文学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网络文学 阅读心理 传统文学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被人们所传承。从人类意识萌芽开始起,人类就利用象形文字来记载事物。而现在,文字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一个信息在更短的时间内传播得更为广泛。现在有很多作家已经放弃了传统的用笔和纸来创作的习惯,而是利用网络进行创作。[1]这种文学创作形式和以往的创作形式有很大不同,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天马行空,而文学这片土地也因此变得更加广阔和丰富。和传统的文学创作不同,这种数字化的创作可以说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学,虽然这种文学更趋近于平民化,也显得快餐化,但是这种文学形式却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人类的科技一直是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因此,人们应该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日程上来,这样有助于人类心理发展适应物质文明的变化,这也会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议题。
  一、网络文学的文体特点分析
  网络文学和传统的文学形式相比有更多的优势存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将文化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网络文学的传播形式更加新颖,而且表达方式上更加具有浪漫色彩,这种写作手法能够以一种更加通俗的形式传播到大众的心里。由于传统文学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现代的网络文学是对这种问题的补充,我们可以从更加具体的角度对网络文学进行分析:
  (一)网络文学的具体分类
  现在的网络文学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他们将这种更快速、更普遍的文学当作现存主流的文学形式。而网络文学的分类相比于传统的文学具有分类更加细化的特点,而传统文学的分类在以前的人们看来是无法进行明确分类的。当社会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的压力正因为竞争的激烈而变得越来越大,这是时代的必然性。当人们秉承着真善美的角度来观察一个文学艺术的时候,人们的心理也随着这种观察角度的改变而逐渐改变了。[2]在人们辛辛苦苦地工作了一天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需要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而不是那种高雅得像是学校课本上学习的东西那样的知识。而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网络文学就在这种情况下悄悄地诞生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内心世界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小说,这样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或者内心的空白就会被这种文学所填补。有的网站甚至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好更快地找到自己想看的作品,将分类变得更加详细,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二)网络文学的呈现方式
  现代的网络文学大多数都是脱离现实的,诸如玄幻以及穿越等类型的小说。这些小说都是人们丰富想象力的体现,它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艺术形式,拥有着突破极限的意义。在读者阅读网络小说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会非常放松,因为这些充满幻想性质的小说可以满足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更是对一种美好理想的寄托。人们都希望能够拥有诸如超能力之类的本领,但是当人类真的有这样的能力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这些在现代的网络文学中都拥有着特别的表现,人们的心情也会因与现实暂时分离而放松下来。
  (三)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
  为了能够更好地起到让人们心情放松的作用,网络文学的语言不会像我们传统文学那样拥有正式化的语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网络文学是一种作用于大众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开心。因此,网络文学只要能够起到娱乐大众的作用就可以被人们认可,而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作者感想方面都被淡化了。尽管如此,人们追求放松的心理依旧可以被满足。因此,这种风趣幽默的语言正是现在网络文学的主要特点。
  二、网络文学对读者心理认知的影响
  当我们分析传统作品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选择从心理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我们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获得思想的传承不是唯一的目的,而应该针对不同的文学形式做不同的处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不全面的,很多超越我们认知的东西依旧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当我们能够清晰地明了事情的深层次内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的感官对更多的事情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另外,在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人类一般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对事物分析,再进一步地解释事物到底是为何会以这种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说感觉和人们的认知是相通的关系,它们的内在是有一定联系存在的。
  自古以来,读书都被人们称作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因为我们的视野是有限的,而书中的知识则是人们有限视野的一个总体。书承载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将读者的愿望和作者的思想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机的交流。当人们看到一大堆信息的时候,人类会通过语句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不过顺序性的阅读会因为信息量的增大而减缓人们对知识的了解,这样也使人们对书中中心思想的解读变得更加困难。所以,有的人提出将书“越读越薄”的观点,以此来有效地提炼出文章或者小说中的中心思想和核心部分。另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对一种文化或者文学形式的了解来对某一部或者某一类的文学进行深刻的解读,这样有助于我们对思想的学习过程。
  人类对信息的接受过程就是对信息处理的过程,而要想将信息进行快速合理的处理的话,就需要人们能够有一定文学素养的积累,这种积累会在发生质变的时候对人们的思想起到很大的作用,这对之后文章的构成和文章的意义都有着具体化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上的方面看出,任何文学都不是能够一步到位的,每个人在经历这样的事情的时候都会发现学习了简略阅读或者提炼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概括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就会对文章的语句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接受文章的思想内涵,也有助于我们能够对其主要内涵做出合理的判断。其实思维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世界的思考模式,这对人类本身来说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用这种角度来看待现在的网络文学。   三、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正逐渐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人们现在逐渐地习惯了这种新型的文学作品,也更加喜欢用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做阅读,同时,网络文学的发展对现代网络的建设也有着推动性的作用。网络的使用者正以几何倍数向上增长,在网络文学刚刚在网上出现的时候,就迅速地在网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另外,现在很多大型的网络文学网站都可以让读者给作者留言,这种互动的形式也有利于作者写作观点的改变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从而极大程度上让读者的热情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
  当人们阅读一部小说的时候,他们要展开一系列的阅读步骤。通过这些步骤,人们能够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提炼,这样有助于人们对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做阅读的最终目的。人们通过语言的力量来研究作者和其他读者的心理,这就是阅读中的“注意”,人们利用这种“注意”的方式来观察事物的主要对象,或者将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占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占有的思想,在一般的教学研究过程当中,人们会经常把“注意”看作是人们心理层面的时间的提醒。人们可以时刻利用“注意”的观念来保持思维的活跃。
  因此,网络文学这种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特性应该被人们秉承,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就是因为网络文学更加快餐化,也能让人更加轻松,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网络小说来增添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的精神更加愉悦。现在很多年轻人把阅读网络小说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由此可见网络小说的影响力何其大。而这种功效也可以应用在对青少年的思想培养上,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小说的感染力,将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青少年的心中,而不是进行强行的灌输,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现在的青少年更容易接受。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最喜欢的网络小说来汲取更多的知识,用这种方法进行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现在网络文学非常繁杂,在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的同时,人们也要考虑到这种方式的弊端。因此,在人们用网络的力量影响青少年的发展的时候,就需要人们对网络文学进行筛选,用最积极向上的思想让年轻的一代拥有更强的上进心,达到让学生收获更大的效果。[3]
  利用网络进行知识学习是现在很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种方式由于更加轻松舒适而被人们接受。而网络文学则是一种“软”教育,通过思想来影响思想,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而当我们汲取这其中的知识的时候,人们需要将小说中不切实际或者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的部分删除掉。另外我们还要排除一些不合理的信息,这样才能让这个网络文学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更有实用性。而我们要是想要彻底吸收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就要对文学作品的核心理论加以分析,这样人们才能获得更新的认知,同时人们还可以采取回忆或者记忆的方法,将情节的改变和思想的转变联系在一起去考虑,这样这部文学作品的内涵才可以对我们有更加现实的影响。
  另外,思想的接受往往伴随着心理状态的转变。我们对一个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学作品的表面,而是应该向更深层次进行挖掘。人们经过合理的判断、深入的分析,再推演事物演变的进程,以此获得更多的认知。人是一种会思考的动物,而阅读就是拓宽人们思维空间的过程。网络文学虽然是一种具有起休闲作用的文学形式,但是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对语文教育和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也对人们思想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语
  参考文献
  [1]罗伯特·索尔索.语言心理学[M].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0.
  [2]史丰.大学语文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3(23).
  [3]褚智慧.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赏析探索[J].语文建设,2015(5).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立项项目“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民办高职院校服务质量研究”(编号:14SB0512)阶段性成果】

网络环境中大学生阅读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