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频率副词“还”、“再”、“又”都有表示重复的义项。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仅根据字典上的解释讲解,学生不易明白,且容易造成混淆,因此需要对三者进行细致的比较。本文试图从语义、语用、句法三个方面对三者进行细致比较,以期探寻三者的有效教学法。
关键字:“还” “再” “又” 比较
引言
虚词是汉语非常重要的语法表达手段。但是,虚词的意义比较“虚”,用法也比较复杂,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再、又”的使用频率分别为:0.34356%、0.97053%、0.22915%。同其他副词相比,它们的使用频率是极高的。同时,“还”、“再”、“又”都能表示重复义,学习者使用起来常常混乱不清,所以本文仅对“还”、“再”、“又”表重复义的义项进行区分辨析。
一、辞书解释
“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为: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不变,仍然。
“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
“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重复或继续。《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解释为: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
由此可见,各部辞书对“再”与“又”的解释基本相同,即表示重复、持续。对“还”多数将其解释为:状态持续不变。
二、本文对“还、再、又”重复义的界定
(一)“还”
“还”表示某个动作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发生或者持续发生。
1.表示再次发生的情况
(1)明天还吃面条,我可受不了了。(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在说话人说话之前,他已经吃过面条了,并且说话的时候,上次“吃面条”这一动作已经完成了。因此,明天将要“吃面条” 是对以前相同情况的重复。
2.表示持续发生,即某种行为状态在一定情况下保持不变
(2)夜深了,他还在工作。(同上)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说话人叙述的时候,他在工作、说话之前,他也在工作。“工作”这一行为从之前一直持续到说话人叙述的时候,表示状态的延续。
(二)“再”
它的基本语义是表示重复,表示对前一个动作行为的重复。
(3)今天下雨了,我们明天再出去玩吧。(同上)
(4)老师我没听清楚,请你再讲一遍。(同上)
不过“再”可以表示两种重复。例(3)是说本来要出去玩,但是下雨了,于是建议明天出去玩,是一种虚拟的重复。例(4)“再”是指第二次讲,是真实的重复。
(三)“又”
(5)他说错了,又说了一遍。(同上)
例(5)是“说”这个动作的重复。
三、语义差别分析
“还、再、又”虽然都能表示重复义,但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将从主客观、周期性、语义指向、对叙述内容发生时间的选择四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主客观方面
“还”表达说话人带有一定的主观情感,“再”则倾向于客观叙述,“又”则没有主客观上的倾向。“还”表示“延续”,但是这种延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从说话人的角度出发来表示某种情感和态度。而“再”则强调由于客观需要而产生某种意愿。
(6)a.我还有一点儿累,还想睡一会儿。(同上)
b.既然大家还都没起床,我就再躺一会儿。(同上)
(7)a.我们都不希望他再唱了,可是他还要唱。(同上)
b.既然大家一再要求,那我就再唱一首。(同上)
例(6)a中说话人是出于自身的需求和意愿,想“再睡一会儿”;而b中说话人是因为大家都还没起的,由于这种客观因素而决定再睡一会儿。
(二)周期性方面
“又”可以表示一种有规律的、周而复始的重复。但“还、再”则无法表达这种周而复始的意味。例如:
(8)时间过得真快,明天又是星期六了。(同上)
(9)下周又轮到你值日了。(同上)
例(8)中星期六是固定的日期,“值日”是按照一定制度轮流进行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还、再”则不能表示这种规律性的重复。
(三)语义指向方面
“还、再、又”从语义指向上来说,都可以指向后面的行为动词,表示一个动作行为或状态的重复发生。例如:
(10)a.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明天还去教室学习。(《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b.请再说一遍。(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
c.今天又下雨了,不能出去玩儿了。(同上)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它们都用在动词前面,其语义指向后面的行为动词。“还”在语义上指向动作“去”;“再”在语义上指向行为“说”;“又”在语义上指向状态“下雨”。三者在语义指向上的区别在于:和能愿动词一起使用的时候,有着不同的语义指向。例如:
(11)a.这支笔很好用,我想再买一支。(同上)
b.这支笔很好用,我还想买一支。
c.这支笔很好用,我又想买一支。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再”出现在能愿动词的后面,“还、又”出现在能愿动词的前面。a句中“再”语义指向后面的行为动词,表示“买”这个动作的重复发生。“又”和“还”语义指向它们后面的能愿动词“想”,表达意愿上想要动作重复发生。
(四)对时间的选择方面
“还”用于过去、现在、将来;“再”用于将来时,用于未然的重复和假设的重复;“又” 用于过去、现在,用于已然的重复。例如:
(12)a.都十二点了,他还在学习。(同上)
b.新疆很有意思,以后我还想去一次。(同上)
(13)没讲完不要紧,明天我再来接着讲。(同上)
(14)a.刚才小王又来向我借自行车了。(同上)
b.这个人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同上)
c.除了汉语课以外,我又选了一门电脑课。(同上)
四、语用差别分析
句类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分的,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还”、“再”、“又”在各种句类中的分布有所不同。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三者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一些区别。在祈使句中,只有“再”可以使用。
(一)用于陈述句
1.已然重复的陈述句。描写或陈述的动作或状态已经重复发生。“再”不可以使用。“还”用于已然的句子里,必须是“还……呢”格式。例如:
(15)天又黑了。
(16)前天我去游泳了,昨天我又去了一次。
前天我去游泳了,昨天我还去了一次呢。
*前天我去游泳了,昨天我还去了一次。
2.未然重复的陈述句。描写或陈述的动作或状态未来将要重复发生。“再、还”可以用在未然重复的陈述句中,“又”前后要有表“估计、愿望”的副词或能愿动词。例如:
(17)剩下的工作我们明天再干。
(18)过两天我又要跑一趟上海。
(19)明年我还(要)来北京。
(二)用于疑问句
“再”、“还”、“又”都可以用在疑问句中。例如:
(20)都八点五十分了,你怎么还不去上课?(同上)
(21)老师,您可以再讲一次吗?(同上)
(22)他昨天又说了吗?
(三)祈使句
只有“再”可以进入到祈使句中,别的词不能。例如:
(23)老板,再给我一杯豆浆。(同上)
*老板,还给我一杯豆浆。
*老板,又给我一杯豆浆。
另外,“再”也可以用在表示否定的祈使句中,例如:
(24)你不要再吵了!(同上)
五、句法差别分析
(一)修饰动词重叠式
在动词重叠式前,一般用“再”不用“还”。例如:
(25)我再想想,明天告诉你们。(同上)
*我还想想,明天告诉你们。
下面将用不同的限制条件对“还、再,又”搭配动词重叠式的不同情况进行讨论。
(26)我还要想想。(同上)
*你还考虑考虑吧。
*我还看了看我的行程,那天我确实没空。
(27)我再要想想。
你再考虑考虑吧。(同上)
*我再看了看我的行程,那天我确实没空。
(28)我又要想想。
*你又考虑考虑吧。
*我又看了看我的行程,那天我确实没空。
可以看出,“再”在修饰动词重叠式时一般用于祈使句当中,且直接修饰动词重叠式。而“还、又”在与动词重叠式搭配使用时是有一定限制条件的。“还”修饰动词重叠式,必须和能愿动词连用句子才得以成立,如例(26)中,“还”与“要”连用,句子才能成立。同样地,“又”也不能直接放在动词重叠式前面,但是它可以修饰“V了V”动词重叠式,如例(28)中的“看了看”。
(二)和否定副词的连用
1.“还”和否定副词的连用
(29)天都黑了,他怎么还不回来?
*天都黑了,他怎么不还回来?
“还”一般只能在否定副词前。并且能与“还”搭配使用的否定副词一般只限于“不、没、没有”等。
2.“再”和否定副词的连用
“再”和否定副词连用时,否定副词可以放在“再”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再”的后面,但表达的意义不一样。例如:
(30)太可怕了,以后我再不坐飞机了!
(31)经过大家的耐心劝说,他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32)他走了以后再没来过。
“再+否定副词”表示的是动作不重复或不继续下去,含有“永远不或永远没有”的意味,主观色彩浓厚;“否定副词+再”更倾向于客观陈述。
3.“又”和否定副词的连用
(33)他今天又没来。
*他今天没又来。
(34)明天是周末,又不能借书了。
(35)这次涨工资,别又是传说了。
*这次涨工资,又别是传说了。
和否定副词“没”“不”连用,“又”放在它们前面;和否定副词“别”连用,“又”放在后面。
(三)和能愿动词的连用
1.“再”位于能愿动词后面
(36)杭州太美了,有机会的话,我要再去一次。
2.“又”“还”位于能愿动词前面
(37)快开学了,我又要离开家了。
(38)这件事,我还要再想想。语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频率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李晓琪.现代汉语虚词讲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